由於石油短缺,有些大公交還背著煤氣袋,宛若一隻隻大烏龜。
用現代眼光看,人們的穿著都很土氣。
多數是中山裝、列寧裝,還有作訓服,當然最多的還是各家工廠的工作服、勞保服。
色調也是以黑、藍、綠,為主,少見其它顏色,偶爾有紅色也是女子的圍巾,或者學生的紅領巾。
雖說色調沉悶,但人們的臉上總帶著向往或是期盼的神色,仿佛未來很有奔頭。
沒多久梅新岩就蹬著三輪車來到了,乾門南河岸一個黑漆漆的大門口。
離著老遠就聽到裡麵傳來哐啷、哐啷的機器聲,仿佛在打鐵。
這裡除了門上寫著利源煤炭公司的木牌子之外,到處都是黑色,就連門口一段柏油路都黑得油亮。
過去都叫煤鋪子,也叫碳廠子,後來全都改成了公司。
周圍最近的煤鋪子就在這裡,離著他們住的麵口袋胡同十幾分鐘路程。
“哥到了,咱是買煤灰,還是買大炭?”
“買蜂窩煤!”
很多京城市民都習慣買煤灰和黃土,回家自己搖成雞蛋大小的煤球,或者是煤餅子,為嘛?便宜啊!
但是還有更好的,就是成品蜂窩煤,這玩意耐燒,還安全,隻要煙囪保持通風,絕對沒事。
張學強交上錢和煤票,一口氣要了兩千斤蜂窩煤。
現在才臘月,離著過年還有十七八天,買得少了根本燒不到天徹底暖和。
黑漆漆落滿黑灰的窗口裡遞出提貨單,傳出個聲音,“兩個小時以後來搬!”
蜂窩煤由於要的人少現貨少,你交錢後一般要等著機器現壓。
他要的又多,兩千斤是一千二百多個,怎麼也得一個多小時。
這會兒乾嘛去?
張學強琢磨倆人騎一輛三輪車太不方便,還不如趁這功夫自己買輛車去呢。
當然汽車、摩托是不可能的,最佳的選擇就是一輛二八大扛。
“買車?哥,你有工業券嗎?”梅新岩一雙小眼瞪得溜圓。
工業券在這時代,是除去糧票最重要的票證,因為居家過日子根本離不開的。
它能買一切和工業有關的東西,從毛巾、肥皂、搓臉油,到手表、自行車、縫紉機,都包含在內。
而且這東西的發放配給和工資掛鉤,大概比率是每二十元工資搭配一券。
普通職工,每月很少能超過兩券。
這麼少的工業券,購買日常用品都不太夠。
而買一輛自行車,按照類型不同,大概需要八到幾十券,誰還能擠出這麼多購買自行車?
那麼隻好親戚、鄰居之間相互拆借,或者去鬼市淘換。
所以說那時候買一輛自行車的難度,不亞於三十四年後買豪車。
可這難不倒張學強!
他那被凍得有些皸裂的手從褲兜裡拿出來,手指間捏著幾張小紙片,在梅新岩麵前一晃。
“看清楚了這是嘛?”
這東西比糧票略大,紙張也稍微厚實一點,主色調淡紅色。
背景印的是工廠和塔吊,上麵有‘京城市購物券’‘日用工業品’‘市第一商業局’等字樣。
還在邊角寫著阿拉伯數字3,和三張券的字樣,最下麵是發行年份。
這是麵值最大的三張券,其它的分彆有一張券,零點五張券,零點一張券,這四種麵值。
而張學強拿出的幾張都是‘三張券’最大麵值的,這玩意他倉庫裡數不清有多少,根本就不在乎用幾張買輛車。
他往外拿的時候,細心地挑選了七七年之前發行的,要不然可就鬨大麻煩了。
“快,快收起來哥,小心讓人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