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鐘小艾很高興,漢東省批準了,祁同偉夫婦捐助的中小學在祁同偉的老家開始建了。
他們不光建學校,還修路,建了個農產品加工廠——
大山裡的好東西多了去了。
可惜的就是一直沒能好好利用。
現在有了工廠有了路,山裡的資源就能換成錢了。
有了學校,山裡的孩子就有機會改變命運了。
說不定,再過幾年,又能出幾個祁同偉呢!
人一忙起來,時間過得飛快!
一眨眼,又到年底要放假了。
東風集團開了個大會,發年貨!
這次發年貨的動靜可不小,漢東省的一把手徐建軍、二把手趙立春,還有京州市的一把手李達康都來了!
鐘小艾都愣住了:“三位領導,我們就是發個年貨,不至於把三位都驚動了吧?”
三人對視了一下,哈哈大笑。
徐建軍笑著說:“鐘董,我們來這兒,是想感受一下東風集團現在的強大實力。”
“公司好不好,看看年貨就知道了!”
他開始回憶:“我小時候,最愛看的就是發年貨的時候。”
“那時候日子苦,隻有過年才能吃點好的。”
“一到過年,孩子們都高興得不得了。”
趙立春也說:“平時大家都在各自的單位,單位好不好也看不出來。”
“畢竟工資都是一樣的。”
五六十年代還真是這樣。
不管你是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大家的薪水其實都差不多。
你是幾級的工人或者乾部,就拿相應的薪水。
平時看起來都差不多。
那什麼時候能看出差彆呢?
就是發年終獎和年貨的時候!
大公司自然有優勢,和小公司的差距一目了然。
那時候,大公司就是標準的大公司,幾乎什麼都能自己生產。
自家下屬單位的產品就能把一年的年貨備齊了。
一到發年貨,光說不練的可不行,真正到手的才是硬道理。工資嘛,平時都一個樣,都是固定數。
隻有到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看出真正的差彆。
比如說,你發的年貨就是幾斤白菜、幾斤麵粉。
但你隔壁單位呢?
米麵糧油一應俱全,還有白菜、魚、肉……
這差距可太大了!
單位的好壞,一下子就分辨出來了。
說白了,工資是一方麵,單位福利又是另一方麵。
大家追求的不僅僅是工資,還有福利!
鐘小艾笑著說:“您這麼一說,我也想起來了!”
“那時候,我們也盼著呢!”
“行,咱們去看看東風集團的年貨!”
三位領導欣然同意一起去。
年貨什麼的,他們其實不羨慕。
公務員的福利那是一等一的好。
三位領導是真心關心東風集團的福利。
東風集團的改製相當成功,經過半年的生產和銷售,已經成為了京州市乃至漢東省的一張名片。
他們身居高位,能清楚地了解全麵數據,東風集團的影響力已經初步顯現。
剛開始半年,就已經有了苗頭。
但前半年,還沒有產品問世,東風集團的工人們雖然月月都足額發放工資,但也不敢隨便花。
之前缺錢的日子讓他們心有餘悸。
有了錢之後,除了必要的開銷,都選擇存起來。
等到東風電腦上市銷售,訂單像雪花一樣飛來,東風集團的工人們才開始敢花錢了。
整個東風集團有八萬多人,每人哪怕隻花工資的三分之一,那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也就是說,單單東風集團,每個月就有兩千四百萬的流動資金投入市場。
還有一點,東風集團的飲食標準很高,每人每天的費用是二十塊。
光是吃飯,每個月就得四百六十萬。
零零總總加起來,光是東風集團投入到消費市場的資金就近四千萬。
而消費資金一多,市場自然就繁榮了。
東風集團一帶頭,京州市的經濟形勢一片大好!
儘管三位領導心裡都清楚,但還是想親自去看看。
這是豐收的喜悅。
忙碌了一年,不就是為了等這個時候嗎?
鐘小艾帶著三位領導去找高小琴。
高小琴真是忙得團團轉,一聽三位大人物來了,就是要瞧瞧準備的年貨,她立馬抽出一張清單:“咱們集團,不管高層還是基層,年貨標準都是一樣的。810型號的那款。”
徐建軍豎起大拇指:“就得這樣,公平對待嘛!”
現在好多工廠風氣不好,硬是把工人分成三六九等,待遇是一減再減。
東風集團這可給大夥兒做了個表率!
徐建軍這人講究的是思想建設,一聽東風集團的做法,心裡頭那個美呀。
可等他接過清單一看,立馬傻眼了。
“你確定沒搞錯?”
趙立春和李達康也是一臉驚愕,“是,沒弄錯吧?”
高小琴慌忙奪回清單,仔仔細細對了對,一臉茫然:“沒錯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達康提醒道:“年貨裡還發手機?!”
高小琴愣了愣,趕忙解釋:“對,年貨裡有手機。
“咱們公司和深廈市的彩虹集團有合作,正研發新款手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