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鼓搗之後,綜合自己殘存的記憶以及彆人的補充,宋天明終於比較完整的了解現在自己的處境,這一切都要從皮島說起。
皮島又稱椴島,位於西朝鮮灣北部區域,鴨綠江口以東,與鴨綠江口的獐子島、鹿島構成三足鼎立之勢。
天啟元年1621年)毛文龍率軍駐守皮島後,明廷設東江鎮於此,與遼東沿海諸島及旅順明軍互為犄角,對後金腹地構成威脅,使後金麵臨腹背受敵、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麵,皮島明軍還不斷深入後金境內騷擾,牽製後金的西進行動。
毛文龍作為皮島統帥,在島上權力較大,說一不二,內部相對團結,他廣招遼民,壯大軍力,使皮島成為收容遼東逃人的基地,增強了自身實力。
但幾個月前,毛文龍就被殺了。
當時,袁崇煥以“談餉閱兵”為名,將毛文龍誘至旅順雙島一處古廟中,曆數其“冒餉飾功”“不受節製”等十二條罪狀,當眾以尚方寶劍將其斬殺。
毛文龍死後,袁崇煥將東江軍分而治之,此後皮島內部山頭林立,矛盾重重,劉興治與陳繼盛之間爭權奪利,後麵任命黃龍為總兵,但也未能有效掌控局麵,內部的混亂削弱了皮島的整體實力。
有很多人因為站隊問題被排擠,最終隻能自謀出路。
宋天明就屬於被排擠的一員,他隻是個小頭目,爭權奪利的事情本來也輪不到他,誰叫他跟錯人了呢,他這一派係的頭頭是一個叫毛大誌的家夥,聽說是毛文龍的一個遠房親戚,正所謂人走茶涼,他不就被其他人排擠了嘛。
堅持了幾個月,隻能帶著手下的幾百號人離開皮島,想從遼東半島繞道投靠遼東的明軍,結果半路上碰見一個牛錄的韃子,韃子一個衝鋒就把幾百號人給衝散了,然後就是追亡逐北,韃子大部隊繼續追殺,小部隊在收攏俘虜打掃戰場,然後就有開頭的一幕。
宋天明內心是很滿意的,事情雖然惡化了,至少還是有機會的。
現在是崇禎二年九月,後金清)在努爾哈赤、皇太極的領導下,經過多年發展,勢力不斷壯大。
而明朝在遼東的軍事防線經過多年征戰,已有所收縮。
雖然在袁崇煥等將領的經營下,寧遠、錦州等地構建起了寧錦防線,且有一定的防禦能力,但明朝內部黨爭不斷,財政困難,導致遼東地區軍餉不足、軍備廢弛等問題日益嚴重。
駐守遼東的明軍數量眾多,但存在著兵源素質參差不齊、裝備老化等問題,難以有效應對後金的軍事威脅。
本來毛文龍駐守皮島,皮島勢力作為明朝在遼東沿海的一支軍事力量,對後金起到了一定的牽製作用。
不過袁崇煥在皇太極的忽悠下,自己斬掉了這個盟友,這叫自毀長城,雖然毛文龍有不少問題,但瑕不掩瑜他他的存在是利大於弊的還是習慣從文官集團的角度看問題結果做出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排除後患之後,滿清終於可以大展拳腳。
1629年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十月,皇太極率軍號稱10餘萬,避開寧遠、錦州,分兵三路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攻占遵化,直逼京師。
也就是說,還有一個月滿清就會打到京師腳下,到時候袁崇煥也會像曆史上那樣最終被淩遲處死,也不知道那時候他有沒有後悔。
不過現在他可不會想到以後,現在的他通過殺毛文龍,起到一個殺雞儆猴的作用,在遼東的話語權一時之間達到頂峰,那些遼東將門在明麵上都不敢反對他,正是誌得意滿的時候。
對於這些高層的爭權奪利宋天明覺得自己頭腦沒有那麼好,不想過多參與,特彆是有了上個世紀的教訓後,他現在隻想換個活法。
在這風起雲湧的戰場上,暴風少年登場。
大丈夫生於天地間,豈能鬱鬱久居人下。
他沒來之前,原身居於人下,他來之後還是居於人下,那他不白來了嗎?
“男團”和“女團”他暫時不確定喚出來會有什麼結果,所以他把主意打到這些被解救出來的俘虜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