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事領域有一個詞很出名,叫做彈幕推進。
什麼叫做彈幕推進?
簡單來說就是炮彈在前麵爆炸,步兵就跟上占領陣地。
毫不誇張的來說,步兵衝上陣地時腳底下踩著土地還在發燙。
敵人還沒在爆炸中清醒過來,步兵就已經殺上來殲滅敵人。
這話說的簡單,但確實很難。
關鍵是炮兵和步兵的配合。
靠的太近或者太遠都是不行的。
靠的太近,那炮彈就會炸傷自己人。
靠的太遠,敵人反應過來,步兵沒有遮攔,隻會損失慘重。
所以這是一項很考驗技術的藝術。
就東亞戰場而言,直到半島戰爭誌願軍才掌握彈幕推進這門高深技術。
根據美軍的記載,誌願軍的炮火剛剛停止,誌願軍步兵已經衝到陣地配合相當的默契。
而在此之前不管是國軍還是日軍,其實這門技術並沒有掌握。
更彆說地方不對了,有的甚至聽都沒聽說過。
桂軍好一點,軍官有些軍事方麵的知識。
但他們對於彈幕推進這個理論還是聞所未聞。
然而並不他們對於這門技術的震撼。
如冰雹般落下的炮火已經讓那幾百號桂軍目瞪口呆了。
但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讓他們終身難忘。
隻見原本密密麻麻的炮火突然間停下來。
還沒等那些殘存的日寇緩過去。
炮火又突然襲來。
不過這次變得很有規律。
甚至可以說有點規律過頭。
隻見一排,沒錯,就是一排。
一排炮彈如雷霆乍響,轟然炸開,劇烈的轟鳴聲瞬間將空氣撕裂,仿佛要把整個世界震得支離破碎。
刹那間,一股強勁的氣浪以炮彈落點為圓心,向四周瘋狂擴散開來。地麵上的沙石、塵土被這股強大力量猛地卷起,形成一道遮天蔽日的厚重塵幕。
這塵幕恰似一堵巍峨高聳的城牆,在戰場上拔地而起,久久懸於半空,令周圍萬物都陷入一片混沌。
“嘟~”
一個哨音突然就想起,就在距炮彈炸開之處不遠處的地麵,冷不丁地,數百個身影如鬼魅般從土裡冒了出來。
他們動作敏捷利落,身手矯健非凡,宛如蟄伏許久的獵豹,渾身散發著蓄勢待發的氣息。
每個人眼中都閃爍著嗜血的光芒,毫不猶豫地朝著炮彈炸開的方向全力奔去。
他們步伐鏗鏘有力,每一步都仿佛重重踏在敵人的心頭。
僅僅不到十秒,這數百個身影便如疾風掠過,迅速衝到炮彈炸開形成的彈坑旁。
那片區域的日寇,方才還在為自己從炮彈的猛烈轟擊下僥幸逃生而暗自慶幸,臉上驚恐與慶幸的神情還未褪去。
然而,他們連口氣都沒來得及喘勻,便迎來了如暴風雨般密集的子彈。
隻見這些身影手中的槍械噴吐著火舌,子彈如飛蝗般射向日寇。
射擊節奏精準有序,每一次扣動扳機,都伴隨著敵人的慘叫。
這並非毫無章法的胡亂掃射,而是經過精心訓練的戰術配合。
他們三人一組,交替掩護射擊,一組射擊之時,另一組迅速向前推進,如此循環往複,確保火力持續壓製。
每一顆子彈都仿佛被賦予了精準的目標,準確無誤地命中日寇,甚至有一種每一刻子彈消滅一個敵人的感覺,日寇們在這密集且精準的槍林彈雨中,根本無處遁形,紛紛倒地。
此刻,第二道彈幕在距離他們前方約一百米處轟然爆開。
這一次的彈幕更為猛烈,炮彈落點分布精妙,形成了一道近乎密不透風的火力網。
巨大的爆炸聲接連不斷,火光衝天而起,將前方區域瞬間化作一片火海。
大部分身影毫無懼色,依舊如潮水般向前猛衝。
他們巧妙借助彈幕爆炸產生的硝煙與混亂,在其中快速穿梭。
所到之處,將那些在第一輪攻擊中僥幸漏網的日寇一網打儘。他們行動迅速果斷,絲毫不給敵人喘息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