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八點,陽光逐漸從樹影縫隙間灑進院子,空氣中仍殘留著夜裡潮濕的味道。
張礪背著工具包,穿著防滑作業靴,先踩著後院牆邊的伸縮梯登上一樓屋頂,然後再借助第二段梯子攀上二樓主屋頂。他特意等到陽光照亮屋瓦再上去,是為了減少在屋頂作業時可能打濕手腳的風險。
屋頂的南側有兩處舊通風口,他們之前用金屬網和防蟲布封了一層,但今早在屋後遭遇的感染狗讓他們意識到,這些區域仍可能在氣味或熱量感知上暴露屋內位置。
張礪蹲下身,打開工具包,取出螺絲刀、工業級密封膠和新裁好的鋁箔複合板。他先小心拆下原來的布網,觀察內部有沒有老化、鬆動或腐蝕的痕跡。金屬網邊緣略有些氧化,密封膠部分已經乾裂,但沒有明顯的異物殘留。
他皺了皺眉,取出小刷子和清潔布,細致地擦除邊緣殘留的舊膠痕。
“通風口密封老化,有裂縫,但沒有直接接觸痕跡。”他低聲說,打開無線對講機通報一聲。
屋內的王沐晴正在操控無人機,“收到,我已經記錄位置。等你處理完,我準備從高空模擬一次熱源測試,看看這些通風口在熱成像裡有沒有暴露。”
“明白。”張礪繼續低頭作業。
他將封口處清理乾淨,貼上鋁箔板,再用密封膠層層封邊,確保無氣味泄露、無熱量外散。他做得極慢,動作像一位修複文物的工匠,每一道壓邊都重複檢查三遍。
半個小時後,兩個通風口煥然一新,覆蓋嚴密,沒有縫隙。
張礪站起身,活動了一下脖子和手腕,環視四周。屋頂視野極好,前街、後巷、南側的樹線,儘收眼底。
他目光落在遠處那片林區邊緣——一排模糊的白影正緩緩穿過樹林間隙。他立刻舉起望遠鏡。
“沐晴。”他語氣低沉,“南邊樹線,有移動。”
對講機裡傳來一陣輕微的電流聲,然後是王沐晴快速切換無人機視角的動作。“確認了,我看到畫麵了。位置靠近我們標記的林區東側,三到四個目標……在移動。”
張礪繼續觀察,那幾道白影在樹木之間穿行,步伐不快,但有一定方向性。他皺起眉:“不像感染者,太有節奏了。”
“對。”王沐晴在耳機那頭聲音低下去,“他們避開空地,始終貼著陰影走……更像人類。”
張礪的心往下一沉。他收起望遠鏡,掃了一眼屋頂通風口的加固成果,又望向那片林區。
“可能是流民,也可能是……彆的。”他低聲道,“如果他們在觀察我們,我們的屋頂反光、通風口熱源,都可能已經暴露。”
“我馬上啟動紅外對比掃描。”王沐晴果斷應答。
張礪點頭,語氣低沉卻冷靜:“我再上去一趟,把天線和太陽能板後麵的遮蔽裝置檢查一遍。”
他知道,在這個世界裡,被動觀察的代價,往往比主動出擊更高。
張礪轉身,跨過屋脊,走向屋頂西側天線的位置。那裡的太陽能板下方本來設置了一組折疊遮陽板,用以降低熱源反射的暴露風險。他彎下身子,掀起一角檢查,一股熱氣撲麵而來。
“陽光折射偏了,”他皺眉,“反光板偏移了兩寸。”他一邊調整角度,一邊壓低身形,不讓自己的剪影暴露在遠方林線上空。
與此同時,王沐晴的聲音從對講機傳來:“紅外掃描完成,林區邊緣熱斑數量上升到了五個,還有一個高熱源正在停留不動,位置固定。”
“固定?”張礪立刻反應過來,“可能是火源,或者……偵察設備。”
他立刻將最後一塊遮光布牢牢貼回太陽能板背麵,壓上三塊磁鐵。“我們可能正在被反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