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一點十八分。
空氣中開始浮現出潮濕感,遠處林線的樹梢略有晃動,風向正緩緩北移。
王沐晴站在二樓窗邊,目光仍停在那片被標紅的盲區投影上。它像一塊無聲的碎片,鑲嵌在整個熱像圖中,獨自沉默。
“還沒動靜?”張礪走上樓梯,手中捧著便攜蓄電器和一杯剛泡好的咖啡。
“沒有。”王沐晴接過咖啡,小口抿了一口,“但我總覺得它不是在隱藏,而是在等某種觸發。”
張礪點頭:“像是一塊蓋著布的機關,表麵沒有威脅,但一旦誰踩錯一步——”
“就會觸發整片區域的反應。”
兩人對視。
樓下傳來辰宇翻動書本的聲音,還有他自言自語的童聲:“這座橋下麵是火,不能掉進去。”
王沐晴聽到,輕輕一笑,卻沒有回頭。
張礪將便攜電池接入太陽能中轉箱,檢查電壓曲線,眉頭微皺:“電量回升得太慢。中午前恐怕無法重啟遠程無人機。”
王沐晴掃了一眼顯示屏上的圖標:“無人機主電池目前隻有40,至少要到50才夠飛一個來回。”
張礪沉思片刻,果斷道:“把除冰箱外的所有電器全部關掉,集中供電給中轉箱。”
“我去斷廚房的微波爐和淨水設備。”王沐晴說著,轉身下樓。
她一路檢查每一處備用插座,拔掉了咖啡機、電熱水壺,連陽台角落的空氣淨化器都沒放過。回到樓上時,屋裡已歸於安靜,隻有蓄電箱發出規律的低頻嗡鳴。
幾分鐘後,屋內逐漸歸於靜音,隻剩太陽能中轉箱輕微的風扇轉動聲。
他們坐在控製台前,一邊觀察電壓,一邊在手繪地圖上再次圈出盲區邊緣的高差分布——以防偵查過程遭遇地形乾擾。
蓄電進度條緩慢地向上爬升,每一個百分點都像是一場緊張的等待。
十一點三十九分,電量終於跳到“50”。
王沐晴立刻返回控製台,確認連接與校準程序:“目標盲區外圍,高空掠過,不作停留。”
張礪站在她身旁,語氣低沉:“我們隻要確定輪廓,不要激活任何可能的感應。”
無人機艙蓋緩緩開啟,那台銀灰色機體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寂靜。風速比預計中更低,空氣也略微清涼,適合升空。
“準備好。”王沐晴說。
“起飛。”張礪輕聲回應。
無人機從二樓窗台輕輕推出,在重力帶動下滑翔數米後引擎啟動,順著樹頂高度攀升,帶著薄如針線的聲音,朝那片靜默的空白區域掠去。
王沐晴將實時圖像投射到主屏幕,畫麵一幀幀推進,前方林帶由低矮灌木逐漸過渡為密集的高杆鬆樹。
“即將進入邊緣。”她報告道,指尖貼在調控盤上,隨時準備調整航向。
圖像中,一片看似普通的林間空地緩緩浮現,陽光從樹隙穿透下來,在地麵投下斑駁光影,地表雜草密布,散落著風乾的枝條與褐色落葉,表麵上並無異常。
但正是這種“太正常”的狀態——雜亂得仿佛刻意維持原狀,卻又沒有任何動物活動痕跡——讓張礪心頭升起一絲寒意。
“放大東南角地表。”他低聲道。
王沐晴迅速調整鏡頭,畫麵聚焦在一片布滿落葉的地帶。陽光在一角微微反射,照亮了幾道略顯隱晦的壓痕。
“……有壓痕。”她幾乎是立刻察覺,“像是什麼重物在這裡短暫停留過,落葉邊緣被壓成三角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