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點整。
陽光幾乎垂直灑落,林帶投下的影子也最短。空氣仍舊悶熱,蟬鳴不再稠密,卻透出一種遲滯的壓迫感,仿佛整片天地都屏住了呼吸。
無人機電量緩緩跳至50,電量條在屏幕上亮起柔和的藍光,像是啟動的信號。
張礪站在操作台前,戴上了一副薄指手套,手指在屏幕上滑動,最後一次確認飛行路徑。航線將從二樓窗台起飛,繞過東南方向的高樹,在12米高空滑行至盲區邊緣的三十米外,投放點位於一塊高草遮蔽的小土丘後。
“定時器十秒延遲,六十秒推進,信標五秒後點亮,十分鐘後自動熄滅。”他一邊讀,一邊核查參數,語氣像在審查一道邏輯閉環。
王沐晴蹲在無人機旁,將泡沫緩衝艙卡入掛載平台下方。她又檢查了鎖扣、緩衝接縫,確認減震結構與小車底盤之間無乾擾,“車體固定完畢,緩衝結構測試通過,投放高度控製在四米以內,衝擊吸收率超過80。”
客廳角落,辰宇趴在沙發邊上看著,不說話,手裡還拿著那輛玩具車剩下的外殼,眼神複雜。
“你造的車今天有任務了。”張礪走過去,拍了拍兒子的肩膀,那語氣既輕鬆又鄭重。
辰宇歪著頭:“它會回來嗎?”
張礪笑了一下,蹲下來與他平視:“它不會回來。但它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他輕輕地把手放在辰宇的肩上,“有時候,真正的英雄並不是回來的人,而是留下記號的人。”
他從辰宇手裡接過那截外殼,輕輕放到一旁的工具盤中,“我們會記得它的,也會記得你造它時的樣子。”
王沐晴在一旁聽著,微微一笑,聲音低而柔:“沒想到你兒子的玩具救了我們一命。”她頓了頓,溫柔地看向辰宇,“而且,是在最關鍵的時候。”
陽光下,屋內所有光線都壓在無人機銀灰色的機身上,像是整個空間的重心聚攏到了它身上。陽光折射在外殼邊緣,隱隱帶出一圈細微光暈。
王沐晴低頭看了眼儀表:“電壓穩定,掛載鎖定。”
她抬起頭,深吸一口氣:“準備起飛。”
張礪點頭,伸手按下啟動鍵。
無人機從窗台緩緩滑出,馬達驅動下的推進扇葉啟動,空氣在它身後形成一道短暫的微風渦流,吹動窗簾一角輕輕起伏。
它朝著“灰幕”邊緣飛去,那片靜默的林帶,此刻宛如等待回應的深淵,陰影在陽光下愈發顯得密實,像極了某種閉合的眼睛。
飛行畫麵實時投射在控製屏上,張礪目不轉睛地盯著軌跡線。航向穩定,無風,光照均勻。無人機在高空劃出一道安靜的弧線。
五十米、四十米、三十米——
“準備進入投放區。”王沐晴報告。
畫麵下方出現緩衝框,自動識彆地形起伏與雜草密度。
張礪點頭:“開始倒計時,五、四、三……”
“投放!”
無人機底部卡扣鬆開,泡沫減震艙脫離掛載,在氣流中翻轉兩圈後穩穩墜向目標區。
“落點準確。”王沐晴低聲說。
小車落地後陷入草叢,緩衝材料外殼吸收了衝擊,結構未損。
十秒倒計時開始——
張礪看著屏幕上的微型時間軸緩慢跳動,那一刻安靜得連風扇轉動聲都清晰入耳。
倒數歸零,玩具車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