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硝煙,開始彌漫到更廣闊的領域。這場遠征,注定步步荊棘。
“全麵安全評估……”龍膽草重複著這個詞,指尖在冰冷的玻璃窗上輕輕一點,“拖字訣。他們不需要真的找出什麼問題,隻要這個評估流程啟動,就能合法地將‘五彩綾鏡’無限期地擋在市場門外。我們的時間窗口,會被徹底鎖死。”
曹辛夷迅速在腦海中調取相關信息:“本地電信管理局的評估流程,常規情況下需要三到六個月,但如果對方有意刁難,補充材料、舉行聽證會,拖上一年半載也毫不稀奇。而且,評估期間,我們的產品無法進行任何形式的商業推廣和測試。”
一年半載?龍膽科技等不起。“五彩綾鏡”項目投入巨大,國內市場雖然穩住,但增長已見瓶頸,海外市場是必須攻克的戰略要地。更重要的是,一旦在這裡被拖住,其他觀望的東南亞市場也會望而卻步,歐洲那些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更會趁機搶占標準製定的先機。
“不能讓他們把流程順利啟動。”龍膽草斬釘截鐵,“必須在報告被正式受理前,找到反擊點。”
“星洲科技這份報告,依據的是什麼?”曹辛夷轉向助理,語氣急促。
助理顯然做了功課:“他們引用了本國去年頒布的《數據安全法》修訂案中的一個模糊條款,關於‘涉及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特定數據技術,需滿足本土化審查標準’。他們咬定‘五彩綾鏡’的端到端加密和匿名化處理,可能影響執法部門對犯罪活動的調查,屬於‘特定數據技術’範疇。”
“荒謬!”曹辛夷忍不住斥道,“這是對所有采用強加密技術企業的無差彆攻擊!”
“但法律條款的解釋權,不在我們手裡。”龍膽草冷靜地指出關鍵,“尤其是在彆人的主場。”
會議室陷入短暫的沉默,隻有中央空調發出低沉的嗡鳴。壓力如同實質,壓在每個人的肩頭。
“有兩個方向。”曹辛夷率先打破沉默,思維高速運轉,“第一,法律層麵。我們需要找到頂尖的本地律師,深入研究該條款的立法背景、過往判例,尋找漏洞和反擊的依據。第二,輿論和遊說層麵。我們不能被動挨打,要主動出擊,讓星洲科技濫用法規的行為暴露在陽光下,爭取本地科技界、商界乃至用戶的支持。”
龍膽草讚許地點頭:“思路正確。律師團隊我來聯係,曹家在海外有一些可信賴的法律資源。輿論和遊說方麵,辛夷,你主要負責。記住,我們的核心論點不是對抗本地法律,而是強調‘五彩綾鏡’保護的是普通用戶的隱私權,這與全球數字時代的發展趨勢和基本人權理念相符。星洲科技的行為,是打著‘國家安全’的旗號,行市場壟斷之實。”
“我明白。”曹辛夷眼神銳利,“我會立刻著手準備材料,接觸本地的行業聯盟、智庫和媒體。阿茲蘭的‘婆羅洲生活網’也可以發動起來,從草根層麵發聲,質疑星洲科技為何害怕一個能更好保護民眾隱私的工具。”
行動綱領確定,整個龍膽科技東南亞團隊如同精密的儀器,再次高速運轉起來。
龍膽草動用了家族多年經營的人脈網絡,聯係上了在美國享有盛名、且在東南亞多有業務的“懷特&李”律師事務所。該所的創始合夥人之一,李察·懷特,親自接下了這個案子。他很快派出了一個由熟悉當地電信法規和國際數據法專家組成的精乾團隊飛抵吉隆坡。
與此同時,曹辛夷的戰場也悄然鋪開。她沒有選擇與星洲科技正麵進行媒體罵戰,那隻會落入對方的節奏。她首先拜訪了馬來西亞中小科技企業聯盟的秘書長,一位對星洲科技長期壟斷不滿的中年人。
“秘書長先生,星洲科技今天可以用這個條款阻止我們,明天就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阻止任何他們看不順眼的創新企業。”曹辛夷將一份精心準備的報告放在對方麵前,上麵詳細分析了該條款被濫用可能對本地科技創新環境造成的窒息性打擊,“這不僅僅是龍膽科技的危機,更是所有渴望打破枷鎖的本地科技公司的危機。”
秘書長翻閱著報告,麵色凝重。他深知星洲科技的手段。
離開聯盟辦公室,曹辛夷又馬不停蹄地約見了幾位在本地社交媒體上頗有影響力的科技評論員和學者,向他們客觀闡述了“五彩綾鏡”的技術原理和隱私保護理念,以及當前麵臨的非商業競爭困境。
“技術本身是無罪的,關鍵在於如何使用和監管。”一位學者在交流後表示,“濫用安全條款來扼殺競爭,確實值得警惕。”
阿茲蘭那邊也行動起來。他在自己的“婆羅洲生活網”社區和合作的街邊小販群裡,發起了話題討論:“你希望你的聊天記錄、你的客戶信息被大公司隨便看嗎?”“一個能幫你鎖好數據‘抽屜’的工具,為什麼有人不讓它進來?”這些樸素直白的問題,在草根民眾中引發了廣泛的共鳴和討論。雖然聲音微弱,但正一點點彙聚。
星洲科技顯然沒料到龍膽科技的反擊如此迅速和多點開花。他們習慣了用資源和規則碾壓,對手往往在行政壁壘前就已潰敗。但龍膽科技不僅扛住了初期的騷擾戰,更在看似鐵板一塊的法規領域發起了犀利的攻勢。
幾天後,情況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本地一家頗有公信力的財經媒體,刊登了一篇題為《數據安全,還是市場盾牌?——審視科技巨頭的法規博弈》的評論文章,雖未直接點名,但矛頭直指星洲科技利用模糊法規排除異己的行為。緊接著,中小科技企業聯盟在一場公開活動中,呼籲監管機構“審慎使用數據安全條款,避免誤傷創新”。
網絡上的討論也開始升溫,雖然星洲科技控製了主流媒體渠道,但社交媒體和科技論壇上,支持技術開放、反對壟斷的聲音開始出現。
壓力,開始反向傳導。
電信管理局內部對是否正式受理星洲科技的評估請求,出現了分歧。一部分官員認為需要謹慎,避免引發不必要的國際商業糾紛和輿論反彈。
星洲科技總部,頂樓辦公室。
負責此事的副總裁陳永仁將一份輿情簡報摔在桌上,臉色陰沉:“龍膽科技……比我們想的難纏。他們不走尋常路。”
坐在他對麵的,是星洲科技的創始人兼CEO,譚文龍。一個年近六十,眼神銳利如鷹隼的男人。他緩緩攪動著杯中的咖啡,語氣平淡:“跳梁小醜,再多花樣,也改變不了結局。通知下去,啟動B計劃。”
陳永仁眼神一凜:“您是說……?”
“他們不是想玩輿論,講道理嗎?”譚文龍嘴角露出一絲冷酷的笑意,“那就讓他們見識一下,什麼叫做真正的‘本地化’。去找‘黑水’公司的人,讓他們做得乾淨點。”
“黑水”是一家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商業情報和“特殊事項服務”公司,專門替大企業處理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
陳永仁心領神會:“明白了,譚總。我會讓他們重點‘關照’一下那位曹小姐,還有那個叫阿茲蘭的土著。隻要他們亂了陣腳,龍膽科技自然不攻自破。”
一場更加肮臟、更加凶險的暗戰,即將拉開帷幕。而此時的曹辛夷和阿茲蘭,還沉浸在初步穩住陣腳的短暫勝利中,並未察覺到,陰影中伸出的毒刺,已經瞄準了他們的後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