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我大都沉浸在我的專業領域,經常泡在圖書館,苦讀思考尋找一些對我正在做的計劃草案實用的啟示。
前輩的研究思路就擺在那裡,但有些思維體係,還是要靠自己的琢磨,才能夠形成。
任何教學對於學生來說,都隻是個引子,一種啟蒙意義上的引導。
學的內容相同,但領悟各異。
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學習都是這樣。
因此,也少了和兄弟們相處的時間。
大學,到了一定階段,同學之間的群體就會重新分流,奮進的,沉淪的,各種的都有。
隻要有緊迫感一點的,大都會在大二大三左右開始謀劃自己的未來。
畢竟,這時候的心智更趨向於成熟。
當你有了目標,這時候你就會有明顯的感受,追尋未來的道路更多時候都是孤獨的。
有迷惘,有無助,甚至會有對人生意義的懷疑。
一路上,你會思考,這做人一世,到底是為了什麼,人生是不是隻是坐在時空的長河邊空釣一場的遊戲?
不管你怎麼想,肯定或者否定人生的意義,隻要你還在呼吸,就需要繼續往前走。
這時候,或許會有良師益友給你好的意見建議。
但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他的獨特性,所以,沒有人會為你今後的航向掌舵,能夠掌得了舵的也隻有你自己。
沉淪或者遠行,都是由你自己來決定。
所以,從俗世人生的角度上來說,更多的關於人生的思考對於你追求未來是無益的,或者說是一種阻礙。
這時候,更應該做一個追求人生意義的愚者,盯著一個世俗的目標,前進,前進,把它當做所有的動力之源。
這樣,你才會脫離對人生意義的無意義的覺察,而一門心思走向追求世俗生活的正途。
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悲哀。
但,這就是做人應該承受的啊。
思考是一回事,活著又是另一回事。
人,總是會在一生精神和肉體的爭鬥中找到平衡點,悲觀又自愈,矛盾又統一,而後不斷向前,直至死去。
這就是思考的人和世俗的人的辯證法。
去他媽的,該怎麼活還是要怎麼活。
友駱兄弟幾個都很感歎我的改變,說我成熟懂事了很多。
讓我繼續努力加油。
真是多謝他們的謬讚和鼓勵。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有時候,有些人,你不想見但總能夠見到。
下午時分,我從圖書館借書出來,又碰見了肖栗子。
真的是很湊巧,這段時間碰到她的時候明顯增多了不少。
是巧合,還是……
她一臉的憂傷,我看著覺得很不適應。
老那樣的情緒乾嘛,累不累人啊。
人,不能沉浸在自己情緒世界裡麵太久,這樣很容易不能自拔。
但個人脫離不良情緒的自救總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夠做到的。
局中人才了解局中人的困境,也才能夠了解解決問題的症結。
心裡還是有些擔心她抑鬱的狀況,畢竟還是相識一場。
還算是朋友。
她也是剛從圖書館借書出來,看她借的書大都是些言情類小說。
真的很想提醒她,感傷的言情看多了會中毒的。
特彆又是眼下這種抑鬱的情況,應該多讀一些陽光開朗的內容。
陰霾的心情不能總讓陰霾填滿,應該讓陽光來占據。
許龍,很久沒見到你了,她開場白便是這句。
在我記憶中,好像也沒有多久前都見過麵的。
看來她的記憶力也是越來越差了。
或者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我的微笑算是給了她一個回答,問她這都在忙些啥。
活著呀,她回答的簡潔而乾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