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吳建中的引薦,王二河成功的加入了南市自治委員會,成為其中一個小小的職員,雖然他不懂怎麼去乾這些工作,不過可以學啊。
這期間,他以職員的身份見到了陸洪。
怎麼說呢,陸洪給他的感覺不是一個漢奸,反而是一個慈祥的老人。
嗯,都說人不可貌相,看來說的沒錯。
他都當漢奸了怎麼可能是個好人。
由於王二河懂日語,在與小鬼子接觸的時候有了很大的方便,陸洪把王二河任命為他的秘書。
之後凡是有需要和日本人接觸的時候,都帶上王二河,讓他當個翻譯。
就這樣,王二河掌握了陸洪的基本行蹤。
通過與陸洪接觸的半個月,他漸漸了解了陸洪的為人和他以往的經曆。
這本是他獲得陸洪情報的好機會,但也給王二河帶來了煩惱。
…………
王二河家,二樓書房。
王二河坐在椅子上,嘴裡叼著煙,右手上拿著文件。
文件上的信息是關於陸洪的一些生活習慣和基本行蹤。
隻要王二河把這份文件交給王大海,那他這次的任務就完成了,站裡派出行動隊的高手,按照他給的情報,刺殺掉陸洪是沒有問題的。
但王二河猶豫了,在了解了陸洪之後,他有些不確定這麼做到底對不對。
陸洪早年經過十年苦讀考取秀才,在清政府廢除科舉製度後,改學洋務。
之後他被家人送到了教堂,跟神父學習法語,經過一係列的事情後,成為上海總商會代表。
以商會代表的身份去多國考察,回國後萌發實業救國的計劃,此後陸續興辦一係列的工商交通企業,成為上海的華商領袖。
六十多歲的陸洪任職閘北水電公司、電氣公司、航業公司、和興碼頭堆棧公司等一係列公司的董事兼總經理,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大人物了。
就是這麼一個大人物,卻在十九世紀末於陸家浜南岸興建了普育堂,也就是慈善堂。
免費給死者提供棺材,向窮人提供衣食,免費看病發藥,埋葬死去的窮人和死在街頭的路人,為孤寡和老人提供生活補助,收養棄嬰。
不過在辛亥革命後,收容的人越來越多,普育堂的地方已經不夠了,陸洪下了決定,掏錢建了一組現代化的建築群。
這時陸洪對普善堂提出了幼有所養的目標。
改掉了一開始單純以養為目的的被動式救濟,改為了授人以漁,為幼小的兒童提供上學的機會,對學習不好的教授工藝,使得他們擁有足以謀生的手段。
並且在上海爆發戰爭時期,他全部企業處於癱瘓之時,還聽從政府的調遣,為軍隊提供物資。
並將自己的一艘客輪沉了,以阻止日軍進犯。
通過這些信息,王二河可以肯定陸洪不是純粹的漢奸,這也是個愛國者。
至於陸洪為什麼同意組織南市自治委員會,王二河這些天也了解了其中的緣由。
由於日軍的進攻,南市淪為了戰區,這裡有數以百萬計的不幸者。
陸洪無法眼睜睜看著這些人的受苦受難,於是主動接觸日本人,試圖解決嚴重的難民危機,所以才會組織南市自治委員會。
嘴裡的煙抽完了,再點一根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