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軍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殘破的洛陽城,以及呂氏一族的屍首,在落日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落寞。
楚王一行人雖沒直接攻占洛陽,顛覆劉氏皇權,但帶來的嚴重後果卻更甚一籌。
於眾目睽睽下,按著呂雉的頭強寫《罪己詔》,將皇室顏麵放在地上踩。
又以藩王身份重新指定一位新帝,視文武百官如無物,藐視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祖宗之法。
明明是一介文人,做事風格卻比匹夫還要猖狂霸道,以一己之力壓得整個大漢抬不起頭。
堪稱…奇恥大辱!
可至少,大漢皇權得以延續下來了不是?
一眾文武百官顫抖著從地上爬起,望著楚軍退走的方向怔怔出神,瞳孔中滿是驚悚之色。
毋庸置疑,那道手持羽扇的身影,在他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這道烙印會貫穿他們的整個人生,乃至死亡都無法忘卻。
楚王的出現,使他們明白了何為當世人傑。
論武:楚王能以一郡之地抗衡整座天下,壓得大漢抬不起頭,以十五萬江東子弟大破四十五萬漢軍。
論文:江東百姓富足遠離饑荒,家家夜不閉戶,上重視人才下體恤民生,在麵對觸手可得的至尊之位時,又能果斷抽身離開,使大漢社稷陷入更混亂的動蕩。
劉恒雖為新帝,但到底是楚王按頭逼迫立下的,天然就不具備合法性,一眾劉氏親王焉能無視?
隻需消息傳出,立馬就會有劉氏親王打著‘清君側’的口號起兵奪位。
而在朝堂內部,還有一眾呂雉提拔起來的文武官員,呂雉一朝倒台,他們必會迎來清算,可他們又豈會束手就擒?
不用想也知道,大臣之間定會迎來一段血雨腥風的黨爭。
除此之外,還有江東這頭猛虎虎視眈眈。
今楚王兵臨洛陽,展現出來的不僅僅隻有深厚國力,更有千古一帝的明君潛質!
鳥擇良木而棲,此為人類刻在骨子裡的本能,在場文武百官數百,誰又願意為大漢流乾最後一滴血?
真要寧死不屈,他們也就不會獻城而投了。
可以說餘朝陽的這招以退為進,恰恰是一道殺人不見血的陰狠殺招!
百官麵色陰晴不定,都盤算著各自的小心機。
而同樣看透這層手段的,還有和楚軍一同返回江東之地的謀聖張良。
張良拱了拱手,語氣忌憚道:“好一招以退為進,楚王當真是好手段!”
“既博得天下美名,又沒罔顧霸王遺誌,還能順帶消耗大漢國力,使其內鬥,子房佩服!”
張良說著恭維話語,但從其咬牙切齒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的心情並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說是糟糕透頂。
因為按照張良原本計劃,他會站在道德製高點上,用霸王遺誌和天下黎民煌煌大勢,迫使楚王退兵。
如此一來,他既博得身後名,又還保住了大漢顏麵。
哪怕最壞的局麵,也不過是交出呂雉平息怒火。
可誰能想到餘朝陽左手罪己詔,右手指認新帝,直接把他的計劃摧毀得一乾二淨。
使得本就動蕩的大漢社稷向著萬丈深淵徹底一去不複返。
琢磨過來的季布咂了咂嘴,看向餘朝陽的目光宛若在看一隻怪物:“大王心思縝密,殺人於無形。”
“俺季布心服口服!”
麵對兩人的吹捧,餘朝陽輕搖羽扇,神色泰然:“兩位過譽了,本王…”
“隻不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罷了。”
“真正的好戲,現在才開始呢!”
餘朝陽目光眺望北方,瞳孔卻浮現一抹凝重。
丞相歸天,他再無外置大腦可用,僅憑他自己…
真的能擔起江東數百萬百姓的希冀嗎?
幽幽一歎,楚軍的身影在落日餘輝下拉得很長很長。
【壞了,好像給陽哥學到真知識了!!】
【三令五申,該玩遊戲的年紀不要去學習,現在立刻馬上都給我去玩三國爭霸,給丞相推四輪車!】
【我有一點搞不懂,陽哥都兵臨城下了,他為什麼會選擇退兵啊?這未免也太過兒戲了…】
【你管陽哥退兵叫兒戲?恰恰相反,他不退兵選擇硬磕才是真正的兒戲,可彆忘了大漢還有位兵仙!】
【沒錯,陽哥此時退兵才算是真正玩明白了這遊戲,他一但攻占洛陽,劉氏親王頃刻起兵造反,還有灌嬰、曹參、李左車等一眾身經百戰的大將,更有蕭何、陳平這群老謀深算的狐狸出謀劃策,一但將戰線拉伸至天下,陽哥隻怕又會走霸王老路。】
【要不說給陽哥學到了真知識呢,這一招以退為進,直接把大漢對外的仇恨,轉變為內部權力鬥爭,等他們鬥個你死我活後,陽哥輕輕鬆鬆就能收拾殘局,不比現在攻占洛陽吸引全天下仇恨要好?】
【要我說,你們都沒說在點子上,陽哥退兵的真正原因還是因為兵仙韓信,要是沒韓信,你看陽哥會不會退兵?指定騎在文武百官脖子上拉屎,再不濟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兵仙還是太超模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臥槽,這還是我記憶中的那個陽哥嗎,一個給丞相推車的小兵,竟成長為和謀聖兵仙同台競技的棋手??】
【丞相當親兒子一樣指導十幾年,要是這點本領都沒有,真不如找塊豆腐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