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簡單。
呂後之亂,兵臨洛陽,洛陽立誓。
楚王雖死,但他造成的轟動,卻如蝴蝶輕輕扇了扇翅膀,在曆史長河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一個沒有任何掣肘,初登基便大權獨攬的劉徹,又會書寫怎樣波瀾壯闊的史詩呢?
菜頭不知道劉徹會書寫怎樣的史詩曆史,她隻知道再不有所改變,她要死在書海中。
作為史官,除了每天上朝記載大臣的言行舉止外,其餘時間都蝸居在狹隘的石室金匱。
作為一名金融從業者,她其實對曆史還蠻感興趣,以史明智,吸取經驗教訓。
奈何周遊老賊不當人子,有關曆史記載的書籍,一律模糊不清,導致她堂堂史官不能編撰成書,手中墨筆儘記錄些雞毛蒜皮小事。
一日兩日尚且無傷大雅,可時間一久,難免心生寡淡。
也不知道司馬遷是如何日複一日堅守在崗位上,還熱情滿滿的,工作態度令人敬佩。
菜頭搖了搖頭,盯著眼前的竹筒筆墨,心中厭倦更甚。
用竹筒記錄文字,或許隻有親自寫過的人,方知難度有多大。
她又與史家身份綁死,無論是方便記載還是更進一步,造紙術都必須問世!
改革!
必須要改革!
造紙術的原理並不難,隻需以樹皮、麻頭、破布、魚網為原料,然後將其浸泡蒸煮,軟化並分離植物纖維。
然後搗爛纖維成糊狀進一步細化纖維,用篾席撈取紙漿,濾水形成濕紙膜,再進行曬乾或烘乾即可固化成紙。
原材料並不難獲取,操作工序也十分簡單,將手頭竹筒歸放原位後,菜頭立即著手紙張的問世。
不過紙張的問世,顯然是個水磨功夫,至少都得耗費二十餘日。
在這期間,菜頭和往常一樣,每日跟隨司馬遷上朝記錄,朝堂上的爭鋒也愈發火熱。
劉徹的建元新政觸及了不少大臣利益,他們擰成一股繩,處處跟劉徹作對。
可明眼人都知道,劉徹大權獨攬,徹底推動建元新政不過是時間問題。
不過這一切都和菜頭以及司馬遷沒啥關係,在朝堂上,太史令這個職位可謂是邊角料,除了劉徹第一次朝會曾提及過司馬遷,往後再沒提及。
時間,在朝堂針鋒相對以及白蓮教數十次的小規模起義下悄然流逝。
而菜頭的首次造紙術實驗,也因經驗不足最終失敗。
她並沒有灰心,立即開始了第二輪實驗,同時文武百官遷都長安,劉徹則順路去了趟平陽公主府。
等劉徹抵達長安時,菜頭的首張紙張也成功問世。
她懷揣著激動的心情,提筆寫下第一行大字。
【建元二年,春,漢帝力排眾議遷都長安,中途遊曆平陽公主府,帶回一女子,其名曰:衛子夫】
喜歡說好做遊戲,五千年曆史什麼鬼?請大家收藏:()說好做遊戲,五千年曆史什麼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