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樓蘭王麵如土色的表情中,趙破奴領著千數大軍浩浩蕩蕩殺進了樓蘭境地。
在‘友情交流’一番後,樓蘭王當即表示臣服,並向漢朝納質,送出大王子為質子,成為藩屬國關係。
這次漢軍之所以沒有把樓蘭劃入大漢境內,終歸到底還是太遠了。
漢軍大多駐紮在敦煌,和樓蘭有著近2200裡的距離,鞭長莫及。
正如樓蘭王剛剛所言:“漢兵雖強,猶不能逾蔥嶺救我也。”
可無論如何,漢軍這宛若‘強盜’般的行徑,還是給一眾觀眾大大開了眼。
【大爺的,早知道當漢使這麼爽,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就該一起去的。】
【這樓蘭王也是個人物,說認爹就認爹的,不是講古人最看重風骨傲氣嗎,風骨傲氣在哪?】
【一萬漢軍虎視眈眈,這關頭你跟我講風骨?換我指定比樓蘭王跪得還快!】
【我有點明白劉徹為何會不留餘地的起兵事了,小國無外交、弱國無人權,就得狠狠的打,打出漢家天威,打直漢人脊梁,要讓蠻夷看見漢戈就雙腿發軟!】
【這才是真正的雄才大略之主啊,難怪三國時期一流武將打內戰,二流武將平內亂,三流武將定外患,這波鐮刀砍下去,沒個幾百年休養生息緩得過來?】
【笑發財了,能不能彆給劉徹洗了啊,他就是疆域再大,兵鋒再廣,可遭罪的不還是底層百姓嗎,文景之治給他留了多大一波家底,可現在呢?這就是暴君,是徹頭徹尾的獨夫!】
“暴君,獨夫?”
正在完成《春秋戰國》收尾工作的周遊看見這四個字,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淺笑。
這位功過皆巨的武帝,可不僅僅是一句窮兵黷武就能概括的。
即將到來的巫蠱之亂,才是鑄就劉徹獨夫暴君之名的基石!
而樓蘭歸屬的消息,並沒有在大漢掀起多大水花,因為百姓早已習以為常。
哪怕是生活最為拮據的流民,一想到漢軍和諸蠻夷俯首,也會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百姓雖然沒有多大反應,可劉徹卻是高興的很,因為樓蘭的臣服,示意著他的豐功偉業又進一步,注定會在史書上留下濃厚一筆。
劉徹龍顏大悅,複封趙破奴為浞野侯,封鷹擊校尉秦雲為定夷侯。
一位名為蘇武的漢人聽聞該事件後,不由得眼睛發亮,暗道:‘原來攛掇蠻夷內部造反,強娶人家妻女就可以封侯?我明白了!’
‘不過這位定夷侯還是不夠狠,要換我去,指定拿起劍就往脖子上捅,不是屎也是屎!’
……
元封二年,劉徹四十有七,無限臨近知天命之年。
自古帝王都有兩種通病:一是疑心病,二是控製欲,除此之外還有一道邁不過的大坎——長生!
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自認為功蓋三皇,績勝五帝,遠超秦皇漢祖,所以理所當然迷戀上了修仙。
各類方士、道士、術士等大忽悠全部跳了出來聚到長安,整個未央宮乃至長安城都刮著陰森森的妖風。
一顆顆重金屬超標的丹藥,劉徹直接當零食吃,看得菜頭秦雲等玩家眉頭直鎖。
他們也不是沒想過勸解,奈何劉徹根本就不聽,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