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鞅與秦公的這場會麵,並不是在隱蔽的房屋內,而是在考驗大會上。
天下入秦士子席地而坐,各自麵前擺著一張案板。
案板之上則是一截竹簡,以此來闡述各自想法,再由嬴渠梁一一過目。
公孫鞅在景監的帶領下來到會場。
可還不等他開口說話,就見士子田常站了起來,他非常刻薄的列出了秦國的十大惡政。
可以說是把秦國批得是體無完膚,此言一出,幾乎所有人的麵色大變,就連一直穩如老狗的甘龍都忍不住要拿拐杖捅死他。
可秦公卻是麵色不變作揖道:“先生所言,嬴渠梁雖深感難堪痛心,然實情卻大體不差,我當謹記先生教誨,矢誌不渝!”
“哦?”田常眯了眯眼:“秦公不殺,那我等可就去了。”
“嬴渠梁以為,非秦者可敬,卑秦者可惡,諸位既然敢公然非秦,亦當有膽略坦蕩治秦,請諸公留秦,十日內確認職守,公等以為如何呀?”
見秦公竟有如此胸襟與氣度,田常頓時麵紅耳赤,羞愧難當。
他這麼羞辱秦國,秦公都不殺他,甚至還要以國士相待,那他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他田常雖然刻薄,但也是一個熱血耿直之士,他隻在一瞬間就放下了所有高傲,旋即拔劍刺向腹部,以昭秦公之明!
“公之胸襟,圖霸小矣,當王天下!”
話落,田常腦袋一歪,氣絕身亡,秦公以國禮葬之,旋即滿懷期望的望向一席白衣的公孫鞅。
公孫鞅之名如雷貫耳,景監與公主瑩玉那是狂讚不止,好像此人就是那個能挽救秦國於水火的乾坤巨匠。
滿懷期待的嬴渠梁當即決定要用最高禮儀來接待公孫鞅,好好聽一聽這位‘大才’的治秦高論。
政事堂上,一眾王公貴戚、文武百官正襟危坐,靜靜等待著公孫鞅的下文。
興致勃勃的公孫鞅話到嘴邊,突然就想到了餘朝陽的告誡,旋即又把卡在喉嚨的話生生咽了回去,眼珠子一轉極為輕浮道:
“治國之道,當為諸學之首,自皇帝之後治國之道雖有改變,但終以王道為主流。”
“秦國當學魯國,行仁政息兵戈,力行井田,赦免罪犯。”
此話一出,現場頓時一片嘩然,要知道…這魯國可是都要亡國了,讓秦國學魯國?
秦公表麵平靜,內心卻大失所望,驟然起身:“今日就到此為止,以後再聽先生高論。”
“王道先生…”景監滿是無奈:“請吧。”
經此一事後,公孫鞅的人設瞬間崩塌,由大才子淪為了大水貨。
回到家的景監無地自容,破口大罵:“那個肉頭驢糞蛋!”
“飯袋!草包!氣煞我也!”
而就在這時,敲門聲響起,來者正是公孫鞅,他也不做過多辯解,總之就是一句話,你要是信我就再給我一次機會。
見公孫鞅信誓旦旦,景監瞬間猶豫了。
‘難道是因為那天人多耳雜,有些話不方便明說?’
‘此人有才不假,或許該安排一次與秦公的單獨會麵?’
很快,秦公單獨會麵公孫鞅的日子來臨,兩人端坐在一座閣亭,一旁的景監也是激動萬分,期待今天公孫鞅能真正一展胸中才學。
可當公孫鞅開始侃侃而談後,景監興奮的臉色瞬間被失望充斥。
“君上不喜王道,當行禮治仁政,這是先賢興國之道,儒家教化民眾有方,可使秦國成為文明禮儀之邦。”
“亦可行無為之道,先賢老子可是天下奇才,小國寡民男耕女織,官服縮減軍兵歸田,若能如此,定能民富國安,君上也可名動天下。”
見公孫鞅誇誇其談,言語毫不著調,忍無可忍的嬴渠梁當即麵色一黑,回懟道:“先生錯了。”
“天下大戰連綿,列國血火紛爭,你卻要軍兵解甲歸田,官吏縮減,豈非是癡人說夢,還名動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