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後,秦國的官職體係主要分為:中央官職、地方官職、軍事官職和爵位晉升四部分。
軍功爵分為二十級,由低到高分彆為:
公士、上造、簪嫋、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長、右庶長、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即大良造)、駟車庶長、大庶長、關內侯、徹侯。
軍功爵位的高低,不僅僅關乎錢財、土地,更和軍事官職緊密結合。
其中四級爵位不更是一道坎,可免除更卒徭役。
後邊九級爵位五大夫又是一道坎,不僅能免除徭役,還能納妾抵罪,歲俸450石,享稅邑。
九級之上,一級一重天。
十級的左庶長就能統帥一軍,躋身卿階層。
十六級的大良造就能總攬軍政,享封邑。
商鞅就曾擔任大良造一職,總攬軍政,後邊官職細分,這才脫離出來。
軍事官職由低到高分彆為基層軍官:伍長、什長、屯長、百將、二百五主、五百主。
中級軍官:校尉負責特定戰術單位的軍官)、都尉獨立指揮一支部隊的軍官)。
高級將領:裨將軍副將)、將軍戰時臨時任命的最高統帥)。
隻有爵位達標,方可任職軍事官職、
且爵位僅憑軍功授予,不分階級或出身,宗室無軍功者不得繼承爵位。
確立“相國必起於郡部,猛將必發於卒伍”的晉升原則。
地方官職同樣棱角分明,有一套顯著的上升體係。
裡一級:裡正。
鄉一級:三老掌教化)嗇夫掌訴訟賦稅)遊徼掌巡查緝盜)。
縣一級:縣令縣長萬戶稱令、萬戶以下稱長)縣丞縣令副手)縣尉負責治安、征兵和軍事行動)獄猭。
郡一級:郡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郡尉負責郡內軍事、治安和征兵)監禦史負責監察郡守及其他官員)。
除去這三部分外,剩下的就是坐落在鹹陽的中央官職。
分彆是:奉常、郎中令、衛尉、太仆、延尉、典客、宗正、治栗內史、少府。
九大部門各司其職,統籌方向都為不同。
在這九大部門之上,則是禦史大夫副丞相,負責監察百官)。
國尉最高軍事長官,負責全國武官的考核、任免,以及軍政軍令的發布)。
相國又稱相邦,百官之首,總理全國政務。)
這套嚴密而高效的官僚體係,商鞅雖沒有命名,但已經隱隱有了‘三公九卿’製的雛形,架構基本定型。
也是秦國能從西部邊陲小國,到如今虎視天下一流強國的關鍵製度保障。
國尉一職原由贏虔擔任,今嬴駟一出手就提拔餘朝陽為國尉,重視之意可見一斑。
隨著四人席地而坐,這場關乎秦國未來走向的交談正式拉開帷幕。
不過在此之前,他們要先搞清楚。
餘朝陽到底是通過什麼方法,從而以傷亡八百零九人的代價,拿下這五萬魏軍的!
簡直聞所未聞,震古爍今!
哪怕孫子再生,也莫過於此了吧?
麵對商鞅、嬴駟、贏虔好奇眼神,餘朝陽淡淡一笑,緩緩吐出十六字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