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雖成功抵達吳國。
可他在這無親無故的,想見吳王僚簡直難如登天,生無長物的他隻能化身吹簫賣唱之人,坐在繁華街頭行乞。
他日日夜夜守在吳王僚出行必經之路上等待時間。
而這個時機很快到來。
吳王僚車駕終於途經此地,公子光也埋伏在此準備射死他。
那抹寒光卻是被伍子胥敏銳察覺,僅用幾秒就做出決斷,直接把簫扔到地上,吳王僚的馬車也因此停下,箭雨鋪天落下。
多虧身著暗甲外加伍子胥的及時警告,吳王僚雖被射中但毫發無傷。
而伍子胥此舉可謂是一箭雙雕。
公子光誤以為他是在幫自己阻撓王駕,吳王撩則深信他的救命之恩。
正當伍子胥以為終於引起吳王僚注意時,公子慶忌卻認定他是刺客同黨,想要殺了他。
危急關頭,勇士專諸挺身而出:“大人您看看,你的利劍殺死這樣的人能算勇士嗎?”
慶忌看清模樣後,頓時興趣全無,一個日日夜夜行乞之人,又豈會是刺客,當即轉身離開。
唯留下伍子胥與專諸相顧無言。
高處的公子光看著這衣衫襤褸的乞丐,認定他絕不是一般人物,求賢若渴的他趕緊命人前去招攬。
可當手下門客趕到時,卻見橋上隻剩一個破碗,伍子胥早已不知所蹤。
他們不知道的是,就這短短功夫,吳王僚就已搶先派人到專諸家中召伍子胥入宮。
“吳王有指,宣伍子胥進宮覲見!”
望著傳令的宮人,專諸像是想到了什麼,瞳孔驟然發大:“什麼,你就是楚國的伍子胥?!”
“這些天你一直在街上轉來轉去,像是在等什麼人,原來你是在等吳王!”
伍子胥重重攥住專諸的手,一切儘在不言中。
曆儘千辛萬苦,伍子胥終於邁出複仇計劃的第一步,隨即意氣風發的來到宮中。
吳王僚也早就聽說楚國賢才伍子胥逃到吳國,本想招入麾下卻始終苦尋無果。
可今天卻是主動獻身,並救了自己一命,這讓吳王僚更加堅信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雙方僅僅交談三個時辰,伍子胥就被封為了上大夫,還答應為他出兵滅楚報仇。
而一直想繼承王位的公子光得到該消息後,猶如五雷轟頂:
“吳王僚有此等大才輔佐,我之雄心何時才能施展?”
本著得不到就毀掉的原則,他立刻向吳王僚進讒言:
“若伐楚成功,隻是為他伍子胥泄了私憤。”
“可一旦伐楚失敗,那麼吳國就會麵臨滅頂之災。”
“還望吳王三思而後行!”
見公子光所說並無道理,吳王僚果斷背棄約定,伐楚之儀作罷。
待消息傳出,伍子胥眼中剛剛亮起的光再次黯淡,惆悵萬分:
“我本該隨父同死,好不容易逃到吳國,沒想到吳王竟出爾反爾。”
“莫非…我真的錯了嗎?”
伍子胥抬頭望月,眼中是止不住的迷茫與傷感。
去年今日,正是父兄身死之日。
可整整一年過去,他依舊一事無成,家仇未雪…
可令伍子胥沒想到的是,挑撥離間的公子光竟敢親自上門拜見。
伍子胥全程冷著臉,要不是怕連累專諸,非得一劍劈了這廝不可,未曾想這公子光也是坦蕩之人,直接作揖磕頭謝罪一氣嗬成。
“沒錯,是我阻止吳王興師伐楚。”
“我伍子胥今世今生必報此仇,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