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楚國使臣上當了。
還是在不知不覺,以為占了個大便宜的心態下……
一頭紮進了秦趙兩國精心準備的陷阱中!
在他的視角中,一切都是這樣的順其自然,沒有任何詭異。
趙國沙丘之亂是真,前太子發動政變也是真,趙國抽調兵力鎮壓國內叛亂自然也就理所當然。
所以趙國有充足的理由不去參加這場伐齊之戰。
至於秦國就更好理解了。
人家不要糧不要地不要錢,還能派出五萬兵馬為這場大戰助威,已經相當仁至義儘了好吧。
總不能人家啥好處撈不到,還要派傾國之兵伐齊吧?
這不現實。
如果真是這樣,楚使反倒會警惕,直呼秦國是不是有什麼陰謀。
如今的天下可攪動風雲者,無外乎秦、趙、齊、楚四家。
齊乃本次合縱目標,秦趙又因種種原因缺席,能站出來扛大旗的不就隻有他楚國了嗎?
所以當想通其中的關鍵後,楚使馬不停蹄就站了出來,接過了伐齊重任。
樂毅大喜過望,緊緊攥住楚使大手不肯鬆開。
什麼叫驚喜?
這踏馬就叫驚喜!
樂毅本來都做好無疾而終的打算了,結果扭頭楚國就給他送來驚喜。
口中的誇讚言語跟不要錢似的大說特說。
“楚使深明大義,實乃我輩楷模!”
“今日得見楚使,方知何為君子先生!”
“子之義,必將名留千古!”
聽著樂毅炮語連珠的誇讚,楚使那是笑得嘴都合不攏了,一副好聽愛聽多說點嘴臉。
既得了理子,又還得了麵子,天下人還得誇咱楚國深明大義。
這樣的好買賣,你就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啊!
不過既然能被楚王派來參加這場合縱會議,楚使顯然也是有兩把刷子在身上。
待楚國兵戈與齊,國內守備必然空虛,秦虎狼之名又人儘皆知。
如果秦國借此良機伐楚,那才是真正的因小失大。
所以在伐齊盟約的基礎上,還要額外簽署一條盟約,以此約束秦國。
隻是年邁的楚使還未曾意識到,在如今這個時代簽署盟約意味著什麼。
不能說一點用沒有吧,那確實是一點用沒有,就跟這句車軲轆話一樣。
人類從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訓就是,從來不會從曆史中得到任何教訓。
楚使麵色一沉:“那敢問文正侯,如果有國家趁我等伐齊期間,攻打本國又該如何?”
“若不把這個後顧之憂解決妥當,我等恐無心伐齊啊!”
此話一出,樂毅也是猛然回過神來,警惕地盯向代表趙國的菜頭。
這話並非沒有道理。
倘若燕國舉全國之兵伐齊,趙國猛然伐燕,那才是真的沒地哭去。
菜頭眼皮一抬,平靜道:“那自然是列國伐而擊之!”
“樂亞卿無需多慮,並非是我趙國推脫,實乃兵力要作於他用。”
“更何況還有文正侯在一旁盯著,我趙國焉敢輕舉妄動?”
說到這裡,菜頭極為配合的看了餘朝陽一眼,麵色很是忌憚。
自打魏國被秦國一波推平老家後,趙國吸引了秦國絕大部分火力。
過去的十四年裡,雙方爆發的爭鬥不計其數,道一句世仇也不為過。
白起殺神的名頭,也是在秦趙戰場殺出來的,每逢戰役均無一人存活。
各自手上都沾滿了雙方的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