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推演:蟲族作戰邏輯
薛羽起身,將卷軸投入地脈能量池。瞬間,三維戰場模擬圖在穹頂展開,蟲群行動軌跡、指揮節點、能量流動清晰呈現。
“它們的作戰模式,是蜂巢神經網絡與地脈共振係統的融合。”他聲音低沉,卻如雷鳴般震蕩在每位王的意識中。
他指向模擬圖,層層拆解:
1.偵察層:食腐蟲與迅猛蟲散布戰場,收集情報,經地脈上傳。
2.指揮層:指揮蟲接收信息,以超聲波+地脈震動下達指令,無需語言,無需信號塔。
3.執行層:螳螂獵手與毒蛛噴吐者正麵強攻,製造壓力。
地行螻蛄從地下突襲,破壞能量節點與地脈線路。
盾甲守衛護衛指揮蟲,形成“移動指揮所”,隨戰場推進而轉移。
4.協同機製:一旦某區域受挫,指揮蟲立即調整戰術,其他區域蟲群自動補位,宛如一個巨大的“活體ai”。
薛羽閉目,再睜眼時,眸中似有星河流轉,仿佛與地脈之心完成短暫共鳴。
“既然它們靠地脈傳令……那我們就切斷大地的脈搏。”
他下令,聲音如劍,斬斷猶豫:
垣——在關鍵節點布置空間靜默場,阻斷地脈共振,使指令無法傳遞。
恒——啟動時間漣漪裝置,延遲指揮蟲指令0.3秒,造成戰術誤判。
蠱——研發反向納米病毒,不殺傷蟲體,而是模擬指揮頻率,發送“撤退”“集中”“自爆”等虛假指令。
零與影——組成“斬首雙影”,零以量子裂解刃破盾,影以相位穿刺突入,專攻盾甲防線,為雷創造電磁脈衝打擊機會。
曦與焰——聯手製造“人工地動”,以高溫與衝擊波乾擾地行螻蛄的地下行動。
淵——在必經之路設重力陷阱,配合垣的空間折疊,構築“死亡迷宮”。
夜幕下的寂靜
蟲潮暫退,荒原重歸死寂。
但薛羽知道,這隻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他立於高崗,望向天際那道若隱若現的黑線,手中緊握悠然重劍。劍身微顫,仿佛感應到地脈的波動。
風中,傳來一聲極細微的——蟬鳴。
無聲,卻震蕩靈魂。
他知道,真正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而這一次,敵人不再咆哮,不再嘶吼。
它們沉默地,鋪天蓋地而來。
它們不靠數量,不靠蠻力。
它們靠的是協同、智慧、與對大地的絕對掌控。
但薛羽笑了。
他輕撫劍身,低語:
“來吧……讓我看看,你們的‘蟬鳴’,能否叫醒沉睡的神魔。”
蠱的反向病毒首次實戰,成功發送“撤退”指令,蟲群後撤——卻是誘敵之計。
指揮蟲以“撤退”為餌,誘導戰骸軍團分散追擊,地行螻蛄群埋伏待發。
薛羽以自身為誘餌,引出蟲族母體信號,確認其藏身“深淵星門”之下。
九王籌備“九極共鳴2.0”——神魔裁決·改,融合地脈反噬與量子靜默雙核心機製。
深淵蟲族戰術弱點總結
1.指揮蟲極度脆弱:一旦被斬首,全軍混亂。
2.依賴地脈通信:切斷共振,蟲群將“失聯”。
3.盾甲守衛機動性差:一旦被繞後,指揮蟲暴露。
4.毒蛛噴吐者需充能:每三次噴射後需停頓12秒。
風起,劍鳴。
荒原之上,一場無聲的戰爭,正悄然拉開序幕。
指揮蟲蟬形體)生物結構與弱點解析
在地脈情報卷軸的幽藍光芒下,指揮蟲的三維生物模型緩緩旋轉,每一處結構都被納米掃描儀精確還原,仿佛一尊由透明水晶雕琢而成的微型神像——美麗、精密,卻暗藏毀滅的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