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算時辰的方法,是根據一個人出生日的天乾,推算出出生時辰的天乾作為時柱的天乾。
具體規則為:
若生日天乾為甲或己,子時的天乾為甲即第一個時辰為甲子時)。
若生日天乾為乙或庚,子時的天乾為丙即第一個時辰為丙子時)。
若生日天乾為丙或辛,子時的天乾為戊即第一個時辰為戊子時)。
若生日天乾為丁或壬,子時的天乾為庚即第一個時辰為庚子時)。
若生日天乾為戊或癸,子時的天乾為壬即第一個時辰為壬子時)。
這就是古代歌訣所說的:“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意為:甲日和己日,子時天乾從甲開始;乙日和庚日,子時天乾從丙開始;丙日和辛日,子時天乾從戊開始;丁日和壬日,子時天乾從庚開始;戊日和癸日,子時天乾從壬開始。)
《考原》中解釋:甲子日的第一個時辰為甲子時,從甲子日開始順數時辰,到次日乙醜日)的子時即為丙子時,所以乙日的子時天乾為丙丙子時)。
從甲日到己日,經過五天每天12個時辰,共60個時辰),正好是一個“花甲”60甲子)的循環周期,因此己日的子時,又回到甲子時與甲日相同)。
說明:
1.核心邏輯解析:
推時法的本質是通過“五鼠遁元”口訣,根據生日天乾日乾)推導時辰天乾時乾),地支由固定時辰子至亥)確定,最終組合為時柱如甲子時、丙子時等)。
口訣的規律在於日乾與子時天乾的對應關係,每5天60時辰)形成一個循環,因此甲日與己日間隔5天)的子時天乾相同,乙日與庚日同理,依此類推。
2.關鍵術語與口訣處理:
“遁”:此處指“遁乾”,即根據日乾推導時乾,譯為“推算”更通俗。
古歌逐句拆解翻譯,保留“甲己”“乙庚”等日乾組合,明確“起某時”的對應關係,避免歧義。
《考原》的解釋部分,補充“五天一循環”“60時辰為一花甲”的背景知識,說明為何甲日與己日子時天乾相同因60時辰後回到初始狀態)。
3.案例隱含邏輯補充:
以“甲子日→乙醜日”為例,說明順數時辰的過程:甲子日有甲子、乙醜……乙亥12個時辰),次日乙醜日)的子時為丙子第13個時辰),故乙日子時為丙子時,與口訣“乙庚丙作初”一致。
強調“時柱”由“時乾+時辰地支”組成,地支固定如子時對應2300100),僅需推導時乾。
4.邏輯連貫性:
先總述方法日乾→時乾),再分述口訣規則,最後引用經典解釋循環原理,層層遞進,符合“是什麼→怎麼用→為什麼”的認知邏輯。
補充“五天一循環”的數學原理10天乾x12地支=60組合),幫助讀者理解口訣的規律性和必然性。
總結:本章節主要講了。
“推時法”是八字排盤體係中確定出生時辰乾支的核心方法,其核心邏輯是以生日的天乾為基準,通過“五鼠遁元”口訣推算時辰天乾,並結合“日上起時檢查表”快速定位時柱。
以下是具體內容解析:
一、核心原理與操作步驟
1.口訣推導
推時法的核心工具是“五鼠遁元”口訣,其邏輯為:
甲己還加甲:若生日天乾為甲或己,子時的天乾為甲,依次順推甲子、乙醜、丙寅……)。
乙庚丙作初:若生日天乾為乙或庚,子時的天乾為丙丙子、丁醜、戊寅……)。
丙辛從戊起:若生日天乾為丙或辛,子時的天乾為戊戊子、己醜、庚寅……)。
丁壬庚子居:若生日天乾為丁或壬,子時的天乾為庚庚子、辛醜、壬寅……)。
戊癸壬子真:若生日天乾為戊或癸,子時的天乾為壬壬子、癸醜、甲寅……)。
示例:若某人出生於甲日卯時,根據口訣“甲己還加甲”,子時為甲子,順推至卯時為丁卯。
2.檢查表輔助
書中提供“日上起時檢查表”,表格橫向排列日乾甲至癸),縱向排列時辰子至亥),交叉點即為對應的時乾。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