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槨室隻有十一二米深,太淺話可能就乾不了。
夯土層的防水效果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差,槨室的位置大概率已經滲水,同樣也乾不了。
由於楊老大的胳膊有傷,在組裝好洛陽鏟後,二叔親自動手。
事實上也和我們預想中的差不多,經過洛陽鏟的取土勘探,這座商土坑墓甚至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深。
從取出的土壤來看,最上層的三米多深是自然封土層。
再往下四到七米深是五花夯土層,這裡也是二層台的位置,夯土層裡裹著大量白骨渣,放在手裡撮一撮,夯土潮濕,這是已經滲水的跡象。
穿過五花夯土層後就是熟土,熟土也就是被人工翻動過的土。
這時探孔就已經往下打了十三米深,鏟柄也加長了八九節。
穿過熟土層,再往下麵又遇到了五花夯土層。
這次遇到的夯土層和二層台的不太一樣,不僅質地很硬,裡麵還明顯摻了石灰和草木灰,以及其他不知道什麼物質。
這是古代的防潮技術,中間過了兩千多年的曆史,具體一些細節,考古專家至今都沒完全研究明白,就像是一個已經失傳的秘方。
把這一層的夯土取出來後,二叔又放在手心裡撚了撚。
我在旁邊用肉眼基本上都能看出來,這層的夯土非常乾燥,就像是水泥塊兒,沒有任何滲水的跡象。
看到這兒,也就讓我們提著的心瞬間鬆了下來。
從取出的土來看,目前水隻滲到了二層台的夯土層,再往下並沒有滲水。
至少暫時還沒有滲水,那就代表這活兒能乾。
“守兒,鋼管!”
二叔衝我喊了一聲,我趕緊把準備好的鋼管遞上去。
此時一米五的鋼管已經加到了十四節,還好我們這次備的鋼管多。
隨著探孔往下越打越深,把探土提上來的越來越費事,進展自然也就隨之變慢。
最後直到把洛陽鏟加到十七節,把探孔打了二十五米深,鏟頭提出來的是草灰土,這才算是到底兒了。
二叔看著鏟頭帶出來的草灰土,臉上一半驚一半喜。
驚的是這二十五米的深度在商周墓裡都十分罕見。
喜的是這個深度,是一座超級大墓的標配!
可能真的就像二叔說的。
我們這把要玩個大的!
喜歡盜墓:來自一位南派土夫子的自傳請大家收藏:()盜墓:來自一位南派土夫子的自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