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山裡的氣溫驟降,除了沙沙的雨聲之外,一片死氣沉沉,帶著不明狀的危機感,氣氛壓抑。
我們拿著手電筒走在前麵帶路,還是按照昨天進山的路線,後麵跟著十幾個搬運工,除了肩上扛著支撐架和木板之外,還大包小包的背著沉甸甸的物資裝備。
不過好在他們都是山裡人,又都是邢黑狗精心挑選的精英,不僅身強體壯耐力好,很重要的是對山裡的路況十分熟悉。
這一路上也沒出什麼意外,差不多在深夜十點鐘,我們就安全到達了商周墓的位置。
可能是晚上的深山除了雨聲之外,過於靜謐,旁邊十八道溝的水流顯得比白天動靜還大,“嘩啦啦”的衝刷著兩邊的溝壁,不時還能聽到大塊的泥土剝落,掉入水中的“噗通”聲。
到了地方後,我們也沒休息,邢黑狗立馬安排望風的幾人分散開,占據在周圍的每個高點位置,有什麼異常隨時通過對講機聯係。
在這北邙山腹地的半山腰,周圍灌木叢生,深夜裡又在下著雨,環境惡劣,除了鬼之外,非特殊情況下,大概也不太可能會有人來這裡,所以我們也放心的把探照燈打開,十幾道黃澄澄的光束在密林裡亂晃。
二叔卸下身上的背包,先是指揮著手下把帳篷搭起來。
帳篷特意用的純黑色,把四個角用繩子綁在四邊的樹乾上,再稍微傾斜一點,防止中間積水。
在帳篷搭起來後,我們這邊也沒閒著,楊老大在帳篷下清理出了一片空地,又用鐵鏟劃了一個盜洞的位置。
這也是我們提前就的勘探好的地方,大概在墓塚的邊緣。
之前說過,商周時期的大型豎葬坑是倒三角的漏洞形狀,也可以想象成把金字塔倒過來,塔尖的位置就是核心槨室。
也就是說,上麵的封土堆很大,但下麵的核心槨室很小這個很小是對比封土堆)。
而想要打盜洞直達深埋地下二十五米深的槨室,首先就要摸清楚整座墓的規模,找到封土的居中點,因為槨室就在封土堆的正中心位置。
要是找不到墓的居中點,就算是累死都找不到槨室。
這就是土葬坑與磚室墓的最大區彆,全都是專業的知識點。
經過我們昨天對這座商周墓的仔細勘探,基本上已經大致的確定了,槨室的位置稍微偏塌陷區西北一點。
如果下麵的槨室規模大一些的話,那也算是在塌陷區的下方。
我們把盜洞選擇在了封土的邊緣位置,距離中心點的槨室大概有五六十米遠。
也就是說,我們首先要在這個邊緣位置打下去至少二十五米深,然後再朝著中心點橫向五六十米,去尋找槨室。
即便是一切順利,這盜洞的總長度也要八九十米!
楊老大用鐵鏟劃的方形盜洞直徑有一米二的寬度,相比較普通的盜洞要稍微大點。
這是為了方便下支撐架和木板,既能容人輕鬆轉身,還能最大化提升木板的抗壓強度。
標記好寬度後,楊老大揮了揮手,旁邊的四個土工助手先是在周圍刨出一個引水槽,防止雨水倒灌進盜洞裡,然後就開始上下翻飛的刨土。
這深山老林裡,也不用考慮散土,刨出來的土直接就甩到一邊,日後大雨一衝刷也就沒了,並且這北邙山到處都能看到五花土,即便日後被發現了也一點都不稀奇。
刨土的體力活就全權交給了邢黑狗叫來的這些助手來乾,楊老大則在旁邊拿著手電筒監督指揮。
方形盜洞一定要打的規整,這樣才能讓木板更加貼合內壁,最大程度的防止夯土脫落。
當挖到一米多深後,楊老大才親自動手,跳入盜洞中,開始操作著先把支撐架卡入洞壁的生土層,四豎四橫,形成‘井’字形支撐,然後再卡上兩層木板,用螺絲扳手進行固定。
楊老大的手法看著極其嫻熟乾練。
就連旁邊的孫反帝拿著手電筒都忍不住驚歎道:“老楊,沒乾這行之前,你該不會是工地上的架子工吧?”
其實我也想這麼說,楊老大的操作手法,看著比工地上的架子工還要嫻熟。
楊老大一邊擰著螺絲,淡淡的說道:“以前在山西挖過礦,礦塌了,撿回了一條命,就改行了……”
原來楊老大在沒入行之前是個礦工,難怪他在盜洞裡的適應能力這麼強。
這也是我第一次聽楊老大說他的過去,遇到礦難撿了一條命,改行又是乾挖洞的工作,看來他這輩子,還真的是跟‘洞’結下了不解之緣。
至於為什麼礦難撿了一條命,又繼續改行乾了盜墓的土工,楊老大隻是輕描淡寫的說他結識了一個老土工師傅,是跟著那位老土工師傅入行的。
閒談幾句後,楊老大牢牢地固定好首層支撐架後再爬上來,讓助手下去繼續挖。
每挖到一米五的深度,楊老大再次下去操作,用子母扣銜接支撐架,固定木板,以此往複,做到步步為營,寸寸生根。
在考古學中,這種技術稱為“框架式支護盜洞”。
我們南派盜墓行話裡叫“搭陰橋”,北派叫“木籠遁”,是專門對付流沙墓和酥土坑的絕活,遇到易坍塌的特殊土質,也是一種很好的解決辦法。
而搭陰橋隻是鷂子翻身的第一步,也是最為簡單的,隻要木板固定的緊實牢固,時間夠用,往下打多少米深都不是問題。
難的是後麵六十米橫向定位槨室,這在我們行話裡叫“走龍脊”,非常考驗地下的方向感和水平能力,要是水平誤差一米,很有可能就會方向走偏,而錯過槨室。
再最後一步是“摸金頂”,通常商周時期的大型貴族土坑墓,槨室的外圍都會再加上特殊的夯土防盜層,想要破開這道防盜層,也是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術含量。
這三套絕活下來,才算是真正的完成鷂子翻身!
道上經常把鷂子翻身掛在嘴邊,但真正能翻得了身的,還真就不多……
喜歡盜墓:來自一位南派土夫子的自傳請大家收藏:()盜墓:來自一位南派土夫子的自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