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重新坐下,將麵前的酒盅倒滿,悶了一大口下去,高度的烈酒入喉讓他的表情猙獰了一下,也沒再繼續問下去。
該問的也都差不多問完了,至於到底是真是假,還得我們再慢慢消化消化。
但不管如何,既然我們已經來了,並且還是做著心理準備來的,去肯定是要去的!
馬山靠看我們又都重新坐了下來,這才鬆了口氣,主動給我們倒上了酒,晃了晃空酒瓶,還準備讓服務員再拿兩瓶進來,被二叔擺手拒絕,明天早上還要進山,酒喝多了誤事,菜可以多吃點。
吃飯完出了飯館,我們沒回小鎮,直接在就近的賓館開了幾間房,但並沒有立即去睡覺,幾個人又圍在一起討論起來。
馬山靠從頭到尾所說的話邏輯縝密,我們討論了許久,也沒想出破綻。
如果馬山靠說的全是實話,那麼真就有可能是我們過於警惕,誤會宋半城,把事情給想複雜了。
本質上事情很簡單,王薄假借開鑿佛窟之名,暗中藏寶造墓,可惜死的太突然,沒來得及交代後事,造好的墓也沒能用得上,被葬在了臨時修建的墓裡。
宋半城怕說了實話,我們嚇得不敢去,就把這座臨時修建的墓說成了疑塚,隱瞞了碑文上的永墜地獄不得超生的後果,這勉強也能說的通順。
但即便如此,我們仍舊還是保留幾分對宋半城的警惕。
正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保留幾分警惕,到時候再見機行事!
至於碑文上說的,任何人不可進入,否則必遭血煞噬魂這些,應該確實不隻是單純的嚇唬嚇唬人那麼簡單,畢竟我們已經看出了那是個明山暗穴的‘白虎銜屍’極凶之地。
所以也提前帶了準備去啃一塊硬骨頭的心理準備。
就這麼我們七個人擠在一間房裡討論到了後半夜,才各自回房睡覺。
次日清晨。
濟南這邊雖然沒有下雪,但天陰冷的厲害,尤其是天灰蒙蒙剛亮的清晨,淩厲的冷風就像是刀子剌在臉上。
我們一行八人在路邊找了個早點鋪子,匆匆吃了些油條、甜沫和包子,就在馬山靠的帶領下,開著麵包車直奔千佛山。
在90年代初的千佛山,雖然已是濟南當地的著名景點,但隻開發了小部分,主要是以山上的興國寺為主。
興國寺坐落在千佛山陰山半腰,也是千佛山的主體建築,剛開始叫千佛寺,後來擴建後又改成了興國禪寺。
基本上來千佛山的遊客,大多也都是奔著興國寺,來上香祈福的。
我們來之前,也對這個千佛山做過一些背調,聽說這個千佛山很‘邪門’,出過不少的靈異事件,比如山上的佛像在特定時間影子會動,還有在空曠的山穀洞穴大喊,傳回來的回聲不是自己的聲音,以及後山人跡罕至的深處,會容易遇到‘鬼打牆’等等……
總之就是傳的邪門兒的事兒很多,甚至古代的小說家還經常會以千佛山為背景,創作類似《聊齋》之類的鬼怪故事……
我們到了千佛山之後,直接把車光明正大的停在了景區裡,背上鼓鼓囊囊的背包,在山門口花了幾塊錢買了幾盒線香拿在手裡,喬裝成從外地來的香客。
進了山門,上山的很多小路還是土石路麵,路邊的植被也顯得原始茂密,因為是冬日清晨,遊客寥寥,隻有些早起鍛煉的本地老人,穿著厚厚的棉襖,在山道上慢悠悠地活動。
馬山靠像是非常熟悉上山的路況,走在前麵帶著我們七拐八繞,專挑那些偏僻、甚至沒有路牌指示的小徑走,越往裡走,人工修繕的痕跡就越少,周圍的原始風貌越加明顯,山勢也越加的陡峭,光禿禿的槐樹和楊樹枝椏猙獰地伸向天空,鬆柏上掛著枯藤,偶爾還能聽到幾聲不知名的動物嘶叫,在寂靜的深山回蕩。
我們一行人緊跟著馬山靠的步伐,全程也沒怎麼說話,一直走到了後山深處。
後山就完全沒了人工修繕的痕跡,甚至幾乎都沒了路,沿途還看到了不少摩崖石刻和佛龕,有些佛龕已經殘破的隻剩下了空空的石洞,大大小小的各種規模的佛像雕工古樸,但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曆經風雨侵蝕,基本上都已經麵目模糊,身上布滿青苔枯藤和發黑的水漬,有些佛像的麵容不僅模糊的看不出應有的慈祥,甚至感覺還透著一股說不上來的詭異,在這大白天都有些讓人心生寒意。
“操了個……這後山的佛像怎麼看起來陰氣森森的?”
孫反帝跟我一樣也有這種感覺,忍不住嘴裡嘟囔了一句。
“好像不是這後山的佛像看起來陰氣森森,而是越往前走,這佛像看起來好像越不對勁兒……”
楊老大的觀察更細微,跟著語氣嚴肅道。
也有可能是心理作用,我心裡正這麼想著,耳邊聽到二叔淡淡的說了句:“佛靠金裝,地靠氣養!”
“薑老板,啥意思?”孫反帝回頭望了二叔一眼問道。
“相由心生,佛像也是一樣!這叫怒煞相,這地方是個聚煞背陰的凶地,時間久了,佛像也就沒了慈悲相,也叫佛變臉!”二叔說話的語氣逐漸變得凝重起來。
我也大概聽懂了二叔話裡的意思,簡單通俗的來說,香火旺盛的寺廟裡供奉的佛像看上去就是莊嚴肅穆,神態慈祥。
而在聚煞的凶地,受煞氣滋養,那佛像就是另外一種麵相了。
雖然這聽上去有些玄乎,但其實也有另一方麵的解釋。
一方麵是陰氣重造成的心理原因,另一方麵是煞氣會影響到周圍植被的生長,比如附著在佛像上的青苔,以及在佛像臉上殘留的發黑的水漬,加深了眉眼低垂的雕刻線條,都會輕微的改變麵相。
“馬老弟,差不多應該快到了吧?”二叔又看著前麵帶路的馬山靠問道。
“嗯!”馬山靠指著前方,記憶深刻的篤定道:“就在前麵的山坳裡,不過前麵好像還有一段比較難走的路,三十年沒過來了,還好佛像都在,能當個指路坐標,要不然還真不一定能摸得這麼清楚……”
喜歡盜墓:來自一位南派土夫子的自傳請大家收藏:()盜墓:來自一位南派土夫子的自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