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檀玉坐在厚厚的軟墊上,忍著身下那點不適,聚精會神地聽著博士講課。
這一節博士出的問題是——
“關於遭遇大旱災難的郡城,百姓們斷水斷糧,苦不堪言,若你是為官者,應當如何拯救?”
他道:“諸位先自行討論,一刻鐘後我來考。”
說完,博士就走了,隻留下眾學生們自己思考。
有人嗤道:“什麼啊,這叫什麼問題?自己從彆的郡城花錢買水買糧食不就行了?”
“就是啊,誰家缺就自己買嘛。”
“我們是當官的,又不是神仙,老天爺不下雨我們有什麼辦法?”
有寒門學子看不下去他們這副“這算什麼事兒”的輕蔑表情,沒忍住出聲反駁。
“大旱時缺水缺糧,糧食價錢會翻數倍!普通百姓們哪裡買得起?”
立刻有人笑出聲——
“哈哈,這人說什麼呢!怎麼可能?粟米才多少錢啊,而且那東西有什麼珍貴的?”
“我喂狗,我家狗都不願意吃,要叫著吃肉呢!”
“我覺得應該祭祀求雨,書上說過,災難時人心不穩,容易發生暴亂。
首要的應該是讓他們相信隻要心誠,就一定會有奇跡發生,而且說不定真的就下雨了呢?”
……
一群貴族公子七嘴八舌,高談闊論。
那個出聲結果被反駁了的寒門學子臉色寸寸變白,氣的不吭聲了。
裴問之看著這幕,苦笑一聲。
他緩緩閉上雙眼。
不知道該怎麼形容現在的心情。
如果有,應當是可笑吧?
就是這麼一群十指不沾陽春水,連糧食多少錢一斤都不知道的公子哥們,將來會成為許多州郡百姓賴以生存的父母官……
試想,如何能不叫人心寒?
蕭羽也想著這個問題,但奈何腦子裡東西太少。
他便湊到檀玉身邊:“你想出來了嗎?”
檀玉微愣,然後點點頭:“有一點頭緒。”
曆史上那些人是怎麼治理旱災的來著?
一是皇帝下令開倉放糧,這點很重要,不過要考慮郡城距離京城的距離。
若是太遠,必須先從隔壁最近的郡城裡調度糧食應急。
二就是賦稅問題,百姓們顆粒無收,自然就沒有賣糧食的錢來交稅。
所以曆史上的明君往往會將遭旱的州郡地區賦稅儘數減免。
之後的話,開渠引水、挖井以及一些富商世族的布施捐贈,同樣都是一些應急的辦法。
而那個人說的求雨,其實說的有對的地方。
在人心不穩的時候,信仰的力量可以讓很多人堅持下去。
但如果在求雨後沒有很快應驗,亦或者當官者沒有及時的補救措施,百姓們沒有希望,就很容易發生暴亂,要謹慎選擇。
檀玉將這些大概和蕭羽說了一下。
然後就看見蕭羽一臉崇拜。
“檀玉,你居然能說出來這麼多?好厲害啊。”
不怪蕭羽如此。
在場之人幾乎都是錦衣玉食的少爺公子,彆說旱災時糧食的價錢了,他們連對錢的基本概念都沒有。
哪一次出去玩樂不是豪擲千金?
他們不知道二兩白銀可以買多少糧食,不知道普通人家辛苦勞作一年,不吃不喝也攢不下十兩銀子。
對他們來說,十兩銀子連一頓飯都吃不爽快。
更不要說去青樓賭館一次隨手丟下的百兩、千兩的銀票了。
也隻有這些寒門爬上來的學子,才會在乎省下幾文錢能做什麼。
在他們眼裡,是窮酸的表現,讓人瞧不上。
檀玉指著自己麵前書本上的一篇文章。
“額,因為有先例,不然我又沒做過官,怎麼會知道的那麼詳細呢?”
蕭羽低頭一看,這文章文縐縐寫了三大頁。
甚至看不出哪個是頭,哪個是尾。
瞬間頭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