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蒼關城內。
營寨紮的密集,五萬大軍駐守於此,宛如銅牆鐵壁。
原先守在玉蒼關的鎮遠軍,早已奉命將附近村裡的百姓護送至百裡外的靈州城內。
靈州郡守讓人在城內外安營紮寨,為這些百姓弄了許多臨時居所。
隻要玉蒼關城門不破,位於其後的靈州城便不會有任何危險。
將百姓護送離開,一是怕戰爭打起來時有百姓慌不擇路跑上城牆,士兵們自顧不暇,顧不上他們的安危。
二是怕他們之中有人見錢眼開,收了西域人的賄賂,做大周的叛徒。
以往不是沒有這樣的例子。
太祖皇帝時期,便有一位將軍被自己用命守護的百姓們集體背刺。
夜半時城門大開,敵人摸到城中營帳內大開殺戒,以至於那位將軍和數千守城軍命喪黃泉。
是以,大周的玉蒼關、包括西域首要攻打的鳳峽關內都不留百姓。
聽著格外不近人情。
許多百姓這十年安穩慣了,對朝廷的舉措心生不滿,鬨了好幾日。
其中不乏有迂腐無知者質疑朝廷軍隊是否彆有用心,想以此借口侵占他們的田地屋舍。
官員解釋,他們不聽,還要聚集大量百姓鬨到衙門去討說法。
所幸靖王凶名在外,早早給各關隘下了命令:百姓來問,官府一概不許攔。
不僅不許攔,還要鼓勵。
若有質疑者,可前往玉蒼關親自質問靖王。
不少人本來就是跟風嚷嚷,一聽因為這點事還要麵見活閻王,瞬間傻眼,偃旗息鼓了。
任由官府如何勸說,哪怕有官兵護送,也不肯往玉蒼關走。
去見了活閻王,那可不是丟不丟田地屋舍的問題,而是掉腦袋的問題!
檀玉聽完,忽然明白為什麼當初薛奉雪對自己的惡名不加澄清,反而還在背地裡推波助瀾了。
皇權封建時代,尊卑思想深入人心。
尋常百姓們光是聽見皇親貴族的名頭都嚇的兩股戰戰,更遑論是其中最凶惡的靖王。
“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打仗……希望這一日來的慢一點。”
檀玉坐在城牆上,了望著這一片磅礴大氣的景色。
如此壯麗的大漠風光,若處處鮮血狼煙,土地被屍體殘骸覆蓋,光是想想就人心痛如絞。
薛奉雪聞言,默默將大氅在檀玉身上裹的緊了些,以免西北可怖的風沙傷到懷中的少年。
“若是可以,本王也和小玉一樣,希望永遠不會有戰爭……”
靖王眼裡是讓人看不懂的情緒,很深,如深潭般讓檀玉望不見底。
可就算檀玉如何不希望戰爭打響,這一日也還是悄悄的逼近了。
距離靖王軍隊抵達玉蒼關,到西域攻城的日子其實還不到七日。
關內糧草充沛,草藥也備了好幾倉庫,烈酒、紗布等物充足,隨軍醫師帶了十數人,可以說是做足了準備。
天落大雪,寒風刺骨,西域軍忽然集結發難。
令人意外的是,他們隻撥了五千軍攻打鳳峽關,而玉蒼關外竟然集結了一萬精兵。
投石機、雲梯、衝撞車……
狼煙烽火,廝殺聲不絕於耳。
西域軍膀大腰圓,如狼似虎,一個個頂著雙綠眼藍眼,雙目直勾勾盯著玉蒼關的城門,宛如山野中饑腸轆轆的狼群。
領頭的將領是生麵孔,不屬於當初前來大周說和的那三十勇士中任意一人。
駐守玉蒼關的將軍名為周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