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龍國的土地在龍珠能量的滋養下重煥生機時,世界的另一端仍在困局中掙紮。資源的爭奪如同永不熄滅的野火,在大陸板塊的縫隙間燃燒;氣候的惡化像一把鈍刀,緩慢而痛苦地切割著人類的生存空間;而“文明衝突論”的陰霾,則讓不同種族、不同信仰的人們彼此猜忌,築起高牆。這一切,都在等待一種能打破僵局的力量——九龍珠合體後的“平衡能量”。
曾經,跨境河流的爭端是許多國家關係的“定時炸彈”。在泛亞大陸的瀾河流域,上遊國家築壩蓄水引發下遊乾旱,下遊國家則因爭奪水源爆發邊境衝突;在非陸的尼洛河流域,北漠國、羅沙國、東原國為了水資源分配,談判持續了半個世紀,武裝對峙時有發生。“每一滴水都帶著火藥味。”一位資深外交官曾這樣形容這種困境。
能源產地的局勢更加緊張。中陸沙漠地帶,輸能管道與武裝衝突並存;西陸雨林區,開采基地與地方武裝的據點相互交織。為了爭奪稀缺的能源資源,戰爭的陰影從未散去,而傳統能源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又讓全球氣候危機雪上加霜,形成“爭奪資源—破壞環境—更激烈爭奪”的惡性循環。
氣候危機下的“各自為戰”則更顯悲涼。北方工業國拒絕承擔曆史排放責任,將碳排放配額視為經濟武器;南方發展國為了生存,不得不繼續依賴高汙染能源;當颶風、洪水、乾旱等極端天氣來襲時,各國首先想到的是關閉邊境,而非相互援助。“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口號,在現實麵前顯得蒼白無力。
“文明衝突論”的盛行,更讓這種分裂雪上加霜。單一中心論、本土優越論等思潮抬頭,不同文明間的交流變成了“誰征服誰”的較量,文化差異被放大成不可逾越的鴻溝,合作共贏的空間被不斷擠壓。
這一切,在九龍珠合體能量跨越國界的那一刻,開始發生微妙而深刻的改變。
最先感受到變化的是跨境河流流域。瀾川河流域的六個國家,在龍國的倡議下,共同建立了“龍珠水文調控中心”。水龍珠的能量場沿著河道延伸,上遊國家需要灌溉時,它能精準調控水庫放水量,確保下遊生態用水不受影響;下遊遭遇乾旱時,它能凝聚水汽,在流域上空形成“均衡降雨”。土龍珠的能量則沿著河岸鋪開,加固堤壩,防止水土流失,同時改善河岸土壤,讓沿岸植被覆蓋率提升了60。
“以前旱季,田裡的稻子枯死一半,現在水龍珠送來的水流不大不小,剛好夠用。”湄河下遊的瀾川國農民桑坤看著自家灌溉渠裡流淌的清水,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而龍國南部的雨林區,在水龍珠的調控下,既保證了自身的經濟作物灌溉,又讓下遊的南澤國獲得了足夠的發電用水。數據顯示,流域內的水資源爭端投訴量在一年內下降了99,六國還共同成立了“河流生態基金”,用龍珠能量帶來的收益保護流域環境。
龍國與鄰國鳳之國共建的“五行能源走廊”,則成為了國際能源合作的典範。這條貫穿兩國邊境的能源帶,巧妙融合了金、木、水、火、土五行能量:金龍珠構建的超導電網傳輸清潔電力,木龍珠催生的速生林提供生物質能源,水龍珠引導的洋流發電站利用潮汐能量,火龍珠驅動的地熱站提供穩定熱源,土龍珠加固的儲能設施儲存盈餘電力。
“以前我們依賴進口能源,電價高得離譜,現在用上了龍國的光伏和地熱能,電價降了一半,空氣也新鮮了。”鳳之國首都的居民阿玲指著窗外的藍天,以前這裡常年被霧霾籠罩,現在太陽能板和地熱管道成了城市的新景觀。而龍國則通過能源走廊,獲得了鳳之國豐富的稀土資源,用於龍珠設備的製造,形成了“能源換資源,技術共分享”的雙贏格局。
在葉雲天的推動下,“全球平衡發展聯盟”在全球治理議會上宣告成立。聯盟的宗旨是“以五行平衡之道,解全球發展之困”,其核心綱領“五行無國界,四季共輪轉”,道破了資源共享與循環共生的真諦。葉雲天在成立儀式上的演講擲地有聲:“九龍珠的力量不屬於任何國家,它屬於整個地球。真正的強大不是壟斷資源,而是讓每一份資源都能滋養最需要的土地。”
聯盟成立後的第一個行動,是向非陸薩赫勒地區的乾旱國家分享“龍珠人工降雨技術”。這項技術融合了水龍珠的水汽凝聚能力和火龍珠的熱能調控能力,能在乾旱地區形成穩定的降雨雲係。在非陸的漠原國,曾經十年九旱的沙漠邊緣,在龍珠技術的幫助下,出現了萬畝良田,當地農民第一次收獲了自己種植的小麥和玉米。“以前我們靠天吃飯,現在我們能‘請’天降雨。”村長穆薩捧著飽滿的麥穗,眼裡含著淚水。
向鳥國分享的“土龍珠防波堤技術”,則為海平麵上升威脅下的國家帶來了希望。在大洋中的千鳥國,土龍珠能量注入防波堤的地基,讓堤壩的抗風浪能力提升了10倍,同時能吸收海浪的衝擊力,轉化為電能。“以前每年都要花巨資修補被台風摧毀的堤壩,現在有了土龍珠,我們終於不用再擔心家園沉入海底。”千鳥國總統在驗收防波堤時感慨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春、秋龍珠的“四季種植技術”,則讓非陸的熱帶草原實現了“一季變四季”。春龍珠的生機能量打破了作物對雨季的依賴,秋龍珠的收斂能量延長了作物的收獲期。在非陸草原國,當地農民通過這項技術,在乾旱季節也能種出蔬菜和水果,不僅解決了糧食短缺問題,還通過出口創彙,改善了生活條件。“春龍珠讓種子在石頭縫裡都能發芽,秋龍珠讓果實長得又大又甜,這是大地的饋贈。”農民卡瑪爾這樣形容龍珠技術的神奇。
這種技術共享並非單向的施舍,而是建立在“互利共生”基礎上的合作。接受技術援助的國家,會以當地的特色資源或生態服務作為回報:沙漠國家用光伏電力反哺龍國電網,鳥國用海洋生態數據支持龍珠研究,非陸國家用有機農產品豐富龍國市場。就像五行相生相克,全球資源在這種循環中實現了最優配置。
“文明衝突論”的堅冰也在龍珠能量的溫暖下逐漸消融。當不同國家的科學家共同研究龍珠能量的奧秘,當非陸的農民向龍國的技術員學習種植技術,當鳥國的工程師與鳳之國的專家合作設計防波堤,人們發現,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不是衝突的理由,而是互補的優勢。在“全球平衡發展聯盟”的總部,各國國旗旁邊都懸掛著一顆龍珠的標誌,象征著超越國界的共同追求。
如今,從瀾川河上的聯合巡邏艇,到非陸草原上的龍珠灌溉站;從千鳥國的防波堤,到鳳之國的能源走廊,都能看到不同膚色的人們並肩工作的身影。能源戰爭的硝煙漸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跨國能源管道的和諧流淌;邊境衝突的槍聲銷聲匿跡,變成了跨境合作項目的機器轟鳴;極端天氣下的各自為戰,化為了國際救援隊伍的協同行動。
這一切的改變,印證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古老智慧。九龍珠的合體能量,不僅是一種自然力量,更是一種文明啟示:人類隻有摒棄零和博弈的思維,以平衡之道共享資源、共擔責任,才能在這個脆弱的星球上,共同書寫出“天下大同”的盛世華章。
當九龍珠的光芒透過衛星,灑向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時,不同語言的人們都在說著同一句話:“我們不是彼此的對手,而是同一片天空下的共生夥伴。”這,或許就是九龍共舞的終極意義——讓天下成為所有人的公共家園,讓文明在平衡與尊重中,綻放出最絢麗的光彩。
喜歡時空守護者及永生人請大家收藏:()時空守護者及永生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