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3年的深冬,淩晨三點。
北緯37度,東經116度,地下三百米的“方舟實驗室”核心區,空氣裡彌漫著一種近乎凝滯的寂靜。這裡沒有窗外的寒風呼嘯,隻有恒溫係統低沉的嗡鳴,以及某種更細微、更令人心悸的波動——那是從房間中央的巨大透明容器裡散發出來的,一種介於能量場與生物電波之間的奇異震顫。
容器通體由超強化石墨烯與液態水晶複合材料構成,呈不規則的橢球形,長約三米,表麵流淌著淡淡的、如同呼吸般明暗交替的藍光。它被命名為“意識穩定艙”,是過去四年裡,方舟實驗室投入資源最多、也最讓人心力交瘁的裝置。此刻,艙內漂浮著一個人。
一個看起來三十多歲的男性,麵容英俊,五官輪廓分明,卻毫無生氣。他的身體懸浮在特製的營養液中,四肢舒展,如同沉睡在母體中的胎兒。皮膚呈現出一種近乎透明的蒼白,靜脈在皮下若隱若現,隨著營養液的流動微微起伏。這是一具完美的軀殼——每一個細胞都複刻自四年前的樣本,每一寸肌理都經過基因編輯技術的優化,足以承載最複雜的人類意識活動。
但它是空的。
或者說,它被一種無法捕捉、難以錨定的“存在”占據著,卻又從未真正“入住”。
“波動頻率又降了0.3赫茲。”一個低沉的聲音在寂靜中響起,打破了微妙的平衡。
說話的是葉雲天。
五年前,他在泰坦星的星塵中穿梭時,鬢角的白發尚隻是零星點綴;而現在,53歲的他,頭發已經大半花白,如同被時間提前染上了霜雪。歲月在他眼角刻下了更深的紋路,但那雙眼睛依舊銳利,像鷹隼般緊盯著穩定艙旁的全息監測屏。屏幕上,一條代表“意識活躍度”的綠色曲線正以肉眼幾乎難以察覺的幅度,緩慢而堅定地向下滑落,如同一個正在漏氣的氣球。
他穿著一身深灰色的實驗服,袖口隨意地卷到肘部,露出的手臂肌肉線條依舊清晰,隻是皮膚不再像年輕時那般緊致。指尖夾著一支早已熄滅的電子煙——這是他四年來養成的新習慣,並非依賴尼古丁,隻是需要一個可以攥在手裡、感受微弱重量的東西,來對抗那種無處不在的無力感。
“還是不穩定。”另一個聲音接口,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疲憊。呂道萌,或者說,何強,正站在監測屏的另一側。再過幾個月,他就滿四十歲了。曾經的鋒芒銳氣被歲月打磨得收斂了許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沉鬱的堅韌。他的眼神落在艙內那具軀體上時,總帶著一種複雜的情緒——那是對同伴的擔憂,也是對自身能力的某種拷問。四年前,是他和葉雲天一起,在時間亂流的夾縫中拚死撈回了那一縷微弱的意識信號,可他們終究沒能完成最後的救贖。
監測屏上,除了那條岌岌可危的綠色曲線,還有無數跳躍的數據流和複雜的三維模型,共同構建出一幅令人頭疼的圖景:一團模糊的、如同風中殘燭般的光暈,被包裹在層層疊疊的時空亂流模擬圖中央,光暈的核心偶爾會閃過一絲代表“何麗江”意識特征的獨特脈衝,但更多時候,它隻是在混沌的邊緣徘徊、閃爍,隨時可能徹底湮滅。
何麗江,實驗者i。這個代號背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四年前,他在那場旨在探索時空邊界的“風眼”實驗中意外失聯,意識被拋入了時間亂流的深淵。當葉雲天和呂道萌最終找到他時,他的物理身體早已在時空撕扯中化為粒子,隻剩下這縷殘缺不全的意識信號,像一片被狂風卷走的羽毛,在不屬於任何維度的夾縫中飄蕩。
他們把他帶回來了。至少,他們以為自己帶回來了。
四年間,方舟實驗室的克隆中心以最快的速度培育出了這具與何麗江基因序列100匹配的軀體;量子計算團隊開發了能夠承載意識信號的“神經接口矩陣”;生物工程組調製了維持軀體活性的特殊營養液……一切都準備得如同教科書般完美,除了最關鍵的一步——讓那縷遊離的意識,真正“落”進這具等待著它的軀殼裡。
“就像試圖把一道閃電裝進玻璃瓶。”呂道萌低聲說,伸手揉了揉眉心。他麵前的控製台發出柔和的光芒,映在他布滿血絲的眼睛裡。“我們能捕捉到它,能暫時穩定它,但它就是不肯‘紮根’。每次我們嘗試強化神經連接,它就像受驚的魚一樣,立刻縮回那片混沌裡。”
葉雲天沒有說話,隻是將目光從監測屏移向穩定艙內的軀體。那具身體的胸口微微起伏,模擬著呼吸的節奏——這是生命維持係統的傑作,卻無法帶來真正的生機。他想起四年前,在亂流中第一次捕捉到這縷意識時的情景:狂暴的時空能量如同沸騰的岩漿,而這縷信號卻帶著一種近乎固執的韌性,始終沒有徹底消散。
“它不是不肯紮根,”葉雲天緩緩開口,聲音裡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篤定,“它是被困住了。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轉過身,走向實驗室另一側的巨大平台。那裡,一個半人高的金屬裝置正靜靜地懸浮在磁力基座上,散發著柔和的乳白色光暈。它的外形酷似古埃及的金字塔,隻是比例更加精巧,表麵刻滿了細密的、非地球文明的符文——這是泰坦星人在臨彆時贈送的禮物,“微金字塔”。一種能夠解析時空結構、探測能量波動、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乾涉因果律的超級裝置。
過去四年,葉雲天和呂道萌幾乎將微金字塔的功能研究透徹。他們用它掃描過宇宙背景輻射,分析過暗物質粒子,甚至成功預測過三次小規模的太陽耀斑爆發。但更多的時候,它被用於一項更執著的任務:追蹤何麗江的意識頻率。
葉雲天伸出手,掌心向上。微金字塔仿佛感受到了他的意圖,緩緩落下,穩穩地停在他的掌心。冰涼的金屬觸感傳來,伴隨著一陣細微的震顫,仿佛有生命在其中脈動。他閉上眼睛,將精神力集中在眉心,與微金字塔建立起連接。
瞬間,無數龐雜的數據流如同潮水般湧入他的腦海:時空坐標、能量強度、維度褶皺、意識波譜……呂道萌立刻操作控製台,將這些數據實時轉化為可視化的三維圖像,投射在實驗室中央的全息投影區。
圖像中,代表地球的藍色球體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光點。而在距離地球時空膜之外數百萬光年的地方,存在著一片如同蛛網般交織的暗紫色區域——那就是時間亂流的可視化呈現。無數細小的光點在其中閃爍、湮滅,那是被亂流吞噬的物質或能量殘留。
而在這片暗紫色區域的最邊緣,靠近正常時空膜的地方,有一片極其稀薄、近乎透明的“褶皺”地帶。那裡的時空結構呈現出一種詭異的、液態的流動性,光線在其中會發生不規則的折射,能量波則像投入水中的墨滴一樣緩慢擴散。
在這片褶皺的正中央,一個極其微弱的綠色光點正忽明忽暗地閃爍著,頻率與穩定艙監測屏上的意識波譜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