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老杏樹的根那麼粗,枝葉儘力地向天空伸展,幾隻灰撲撲的麻雀,嘰嘰喳喳地在枝條上蹦跳。
好像誰說過這樣一句話:結了婚的女人就是鴨子,雖然有翅膀,但再也飛不起來!
靜安想像鳥兒一樣飛,飛過千山萬水,飛過大漠紅塵,但她卻選擇了結婚。結婚的同時,似乎就放棄了飛翔的能力。
李雅嫻回到東屋,向大女兒周英抱怨:“你說說,有沒有這樣的?大白天的就拉著窗簾,在炕上摟著睡覺,多難看!一晚上不夠睡的?”
周英是周家的大女兒,30歲,兒子曉峰7歲,夏天再開學,曉峰就上小學一年級。
周英在鍋爐廠上班,丈夫給領導開小車。她婆家的家境還不錯。
鍋爐廠最近效益不好,已經拖欠幾個月的工資,工人們人心惶惶,上班也不那麼積極。
周英在上班時間溜出來,到父母家看看。
聽到老媽這句話,她笑。“媽,彆管他們小兩口的事兒,看見他們倆好,你還不高興嗎?難道你看見他們吵架就高興?”
李雅嫻瞪了周英一眼:“你還挺大度。”
周傑穿著拖鞋,從裡屋走了出來。
周傑22歲,很早就不念書,跟九光都在糖果廠上班。今天她也沒上班。
周傑看到周英來了,想起一件事。“大姐,咱們胡同口那個小鋪在出兌,我看小鋪生意不錯,不如咱家兌過來,我和我大哥一起乾——”
門外傳來腳步聲,看到靜安走進來,周傑就打住了話頭,沒再說下去。
靜安走進去,看到大家忽然不說話了,她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就訥訥地說:“九光去送桌子了嗎?”
周傑笑:“去送了,嫂子,晚上吃餃子吧。”
大家就開始動手包餃子。
和麵,切芹菜,剁肉餡,這些活兒每一樣看著都不多,但一樣一樣地乾下來,就瑣碎和麻煩。
尤其這些活兒,都是靜安和婆婆兩個人在忙乎,靜安心裡不舒服。
周傑在房間裡收拾什麼,周英坐在炕頭織毛衣。
和麵的時候,婆婆讓靜安舀了六碗麵。
靜安有些驚訝:“幾個人吃餃子?”
她算計了一下,公公婆婆,周英姐倆,外加九光和自己,是六個人。四碗麵足夠。
婆婆說:“一會兒你姐夫和外甥來,多包點,不一定誰還來呢。”
這麼多人吃餃子,就兩個人忙碌,太累。
靜安家不是這樣的,如果吃餃子,全家人都動手,老爸擀餃子皮,老媽和靜安包餃子,靜禹負責摁麵劑子。
等老爸擀皮結束,他去廚房燒大鍋。老媽煮餃子,弟弟搗蒜,吃飯的時候,一家人坐在一起,談笑風生。
做姑娘的時候,靜安不覺得這樣的場景是多麼溫馨,但做了媳婦,到了婆家之後,她才知道自己的地位“一落千丈。”
包餃子時,擀餃子皮的活兒落在了靜安的頭上。
靜安的手掌被擀麵杖磨紅,她也不好意思說,更不好意思放下擀麵杖,怕婆家認為她嬌氣。
等周世斌下班,桌子就支上,又來了一位客人,是九光一個遠房的叔叔。
公公,加上叔叔,加上姐夫和九光,四個男人開始上桌喝酒吃餃子。
靜安把最後一個餃子扔到鍋裡,周傑才來到廚房幫忙,她把剩下的一塊麵,也擀成麵皮,扔到鍋裡煮著。
餃子撈出來之後,廚房皮兒片的。靜安簡單地收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