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想起來,九光這話已經說過一次。這天要回娘家,靜安不想跟他吵。她還是又問了一句:“你兜裡到底多少錢?”
九光說:“一百多塊吧。”
那是九光一個月的工資。
靜安有點不相信。“結婚後,你兜裡就這點錢?你同事給你的隨禮錢呢?”
九光已經走出胡同。“隨禮錢給我媽了——”
靜安不解,追上九光問:“乾嘛給你媽?”
九光說:“我媽辦酒席花錢了,她也沒全要,要了一多半的禮份子吧。”
靜安同學的隨禮錢,老爸老媽都不要。但九光家跟靜安家不一樣。
兩家的習慣,怎麼會有這麼多不同?
好在九光手裡還有100多塊錢,也夠活一個月。
反正,明天她就上班,九光也上班。兩個人掙錢,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何況,靜安兜裡有錢。
靜安結婚前,在飯店打工掙的錢,都攢了起來。再加上靜安的同學給靜安的隨禮錢,靜安有了一筆小錢。
就在結婚的前兩天,靜安到銀行存了一個定期的存折。
1993年,工商銀行最長的定期是8年。靜安就把這筆錢存了8年,利率17多一點。
靜安想,家裡的錢要是不夠花,她把自己的錢拿出來花。要是夠花,她就不動這筆錢。
這是她做姑娘時積攢的錢,是她的私房錢。也是她的底氣,讓她有安全感。
去糖酒商店買酒,小夫妻倆終於吵了起來。靜安要買2元左右的高粱酒,九光非要買貴的酒。
靜安解釋:“我爸不喝酒,買那麼貴的酒,也是給彆人喝。”
九光也有自己的理由。“你爸不喝,也知道酒的價格,到時候我拿那麼便宜的酒,多沒麵子。”
靜安生氣:“你兜裡就這些錢,一會兒花沒了。”
九光淡淡地:“花沒了咱再掙。”
靜安著急:“那也得工作一個月才能開支,我不想跟你媽在一個桌上吃飯。”
九光不悅:“你咋那麼多事兒——”
兩人又把話說回來了,開始說軲轆話。
靜安說:“咱們錢少,就得計算著花,買點便宜的就行,我爸媽不會計較。”
九光說:“給你媽爸買貴的東西,你還不願意,你咋這麼多事兒。”
又開始說軲轆話。
兩個人都生氣了,靜安自己騎車走了,越走越生氣,也不知道是生九光的氣,還是生婆婆的氣,還是生自己的氣。
騎車回到家,一進門,九光騎著自行車追上來了,靜安回頭瞥見車筐裡裝的好酒好煙,心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