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見各鎮諸侯紛紛響應自己的號召,內心得意不已。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許攸在一旁奉承道:
“主公,您家世顯赫,才能出眾,諸侯們都願意追隨您。此次隻要鏟除董卓,主公就有再造大漢之功,必定名垂青史,家族也會更加興旺。”
袁紹聽了,笑得合不攏嘴,心裡想著:
“袁術這個混蛋,一直看不起我,這次我一定要讓他知道我的厲害,把他徹底踩在腳下。”
另一邊,自從韓韜以人皇自居後,天下黃巾軍沸騰了。在涼州和益州的部分區域,陸續有一些地方開始修建天王廟。黃巾軍們在太平山上大興土木,將天王廟修建得十分壯觀。這些天王廟不僅是黃巾軍們信仰的寄托,也成為了韓韜在民間影響力的象征。
董卓坐在上位,神色凝重,聽著李儒彙報關東諸侯的情況。李儒道:
“主公,關東諸侯已陸續抵達虎牢關,據報此次共有近20鎮諸侯前來,人數少的數千人,多的兩三萬,總計30萬大軍。”
呂布站在下方,一臉自信,高聲道:
“義父放心,我視關東諸侯如草芥,有我在,他們絕不能得逞。”
董卓聽後大笑,滿是得意:“有奉先在,我無憂也。”
隨後董卓下令:“眾將按照我的部署立刻去各自負責的關口。”
一眾將領異口同聲道“是”。
董卓則帶著李儒、樊稠、呂布、張濟等人前往虎牢關。
而此時,韓韜也得知了關東諸侯討伐董卓的消息,他當即下令,調集6部大軍到涼州與司州的邊界待命。
虎牢關前,董卓與諸侯們對峙,大戰一觸即發。而韓韜在涼州邊境,也密切關注著局勢的發展,等待著合適的時機,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
袁紹站在諸侯聯軍大帳中央,麵上帶著謙遜的笑容,客氣地與各位諸侯一一打招呼。各鎮諸侯齊聚一堂,氣氛十分熱烈。
此時曹操站出來高聲說:“諸位,我們齊聚於此,目的是鏟除國賊董卓,重振朝綱,匡扶漢室。然而,唯有政令統一,才能有效抗擊董卓。我提議推舉一位盟主,大家聽從盟主安排。”
眾人紛紛點頭,在場諸侯皆明白戰場上指揮統一的重要性。
曹操接著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威望甚高,我推舉袁本初為盟主。”
袁紹表麵上推辭,內心卻十分歡喜。眾人議論紛紛,一致認為盟主之位非袁紹莫屬。袁術雖心中不滿,但見眾人都認可袁紹,也隻能暗自咬牙。最終袁紹被眾人推為盟主,他也不再推辭,正式接受了盟主之位。
這時,徐州刺史陶謙說:
“有一個因素我們不得不考慮,那就是金城韓子韜。韓子韜兵多將廣,若他插手,局勢會變得複雜。”
袁術不屑地說:“我聯軍有30萬之眾,何懼他韓子韜。”
陶謙嚴肅道:“話雖如此,但不可輕視。”
冀州刺史韓馥點頭道:“各位,我有個建議。韓子韜如今是天下黃巾軍之首,此人極善於蠱惑人心,黃巾之亂自張角死後本已式微,可自他成為黃巾領袖後,各地黃巾又死灰複燃。在座各位想必深有體會。”
韓馥此言一出,一些受黃巾軍禍亂嚴重的州的諸侯紛紛點頭。韓馥接著說:
“就拿冀州境內的黑山軍來說,打著韓子韜的旗號,愈發猖獗。不如趁此次機會將韓子韜一並剿滅,否則日後必成大患。”
韓馥的建議得到了一眾諸侯的認可,許多諸侯早有此想法,忌憚韓韜日益增長的威望。
袁紹說:“既然各位都同意,那咱們先不露聲色,待鏟除董卓後再揮師剿滅韓子韜。在鏟除董卓之前,千萬不能讓韓子韜察覺,以免他與董卓合兵一處。”
一眾諸侯紛紛點頭讚同。於是袁紹一聲令下,聯軍開始向洛陽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