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冀州刺史府書房內的韓馥,此刻麵色凝重地看著手中閔純的來信。
看完後,他將信遞給一旁的李曆和耿武,道:“你們看看吧。”
李曆接過信,匆匆瀏覽一番後,抬起頭道:
“主公,從這段時間我們與董卓軍的交戰便能看出,他們的裝備確實比我軍精良許多。
依我看,董卓的軍資大概率是來自韓子韜。”
韓馥微微點頭,認可道:“確實如此。閔純說想試著打通關係,從韓子韜手中購買武器,你們覺得此事可行嗎?”
李曆沉思片刻,分析道:“我認為可以嘗試。剛剛傳來消息,張合將軍與牛輔軍交戰處於劣勢,恐怕難以堅持太久。
而且袁紹那邊一直坐山觀虎鬥,不肯增援。我們的敵人可不止董卓,還有袁紹。所以革新武器裝備迫在眉睫。”
韓馥覺得李曆說得在理,心想無非是花些錢財而已,可要是被袁紹吞並了冀州,這些錢也保不住了。
於是,他點頭道:“那就讓閔純在涼州上下活動一下吧。”
李曆連忙稱讚:“主公英明。”
與此同時,在袁紹的營帳中,許攸神色嚴肅地對袁紹說:
“主公,據傳來的消息,張合與董軍交戰不利,邯鄲恐怕難以保全。
若真讓董軍攻下鄴城北方的幾個據點,鄴城便危在旦夕,落入董卓之手隻是時間問題。”
許攸頓了頓,接著加重語氣道:
“主公,覆巢之下無完卵啊。董卓若真占據了冀州,主公您連安身的地方都沒有了。”
袁紹深深地呼出一口氣,正欲開口,一名士兵匆匆來報:“主公,袁熙公子求見。”
袁紹與許攸對視一眼,兩人心領神會,微微一笑。
這段時間袁熙多次請求袁紹發兵救援邯鄲,雖然袁紹覺得時機未到,但袁熙的表現還是讓他頗為滿意。
袁紹道:“讓他進來。”
不一會兒,袁熙走進營帳,恭敬地行禮道:
“拜見父親。”袁紹微微點頭示意。
袁熙接著轉向許攸,拱手道:“子遠先生。”
許攸趕忙回禮:“公子好。”
袁熙看向袁紹,神色堅定地說:
“父親,今日即便您懲罰我,我也一定要說。”
袁紹笑著說:“我兒有話便直說,為父不會怪罪你。”
袁熙道:“父親,我聽聞張合軍此刻不敵董軍,已有敗退之勢。
若我們再不出手救援,邯鄲必失,鄴城也將陷入危險。”
袁熙稍作停頓,繼續道:“父親,董卓帳下文臣武將眾多,實力強大。
恕兒直言,董卓的班底具備爭奪天下的實力。
而父親的敵人並非韓馥,韓馥還不足以成為父親的對手。
此刻隻要擊敗董軍,冀州必定是父親的囊中之物。”
許攸聽後,滿意地點點頭,誇讚道:
“公子所言極是。剛剛我與主公正在商議發兵從後方偷襲牛輔,與張合前後夾擊的事。”
袁熙一聽,滿臉驚愕,道:“父親改變主意了?”
許攸解釋道:“其實主公隻是在等待時機,並非不想救援。”
袁紹看著袁熙,語重心長地說:“兒啊,你的格局和謀略為父很欣慰,但你畢竟年輕,有時候要沉得住氣,時機的選擇至關重要。”
袁熙撓撓頭,不好意思地說:“父親教誨得是,兒明白了。”
接著,袁熙又說:“既然父親決定馳援邯鄲,兒臣請求帶兵前往。”
袁紹思索片刻,道:“好,那我命你與文醜將軍領軍前往。”
袁熙興奮地說:“是!”隨後高興地離開了。
袁熙走後,許攸對袁紹說:“袁熙公子深謀遠慮,日後必成大器,我看並不遜色於韓子韜。”
袁紹一聽,哈哈大笑道:“這話可有些過了。”
許攸認真地說:“韓子韜如今雖然如日中天,但主公隻要穩紮穩打,徐徐圖之,統一北方各州後,便有了與韓子韜一較高下的資本。”
袁紹笑著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誌在必得的光芒,道:“那就先讓韓子韜得意一段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