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兗州陳留郡,熙熙攘攘的街道旁,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停在了城中張貼告示的地方。
他目光專注地看著韓韜重金求郎中和藥品救助鄴城受瘟疫百姓的告示。身旁,他的一個徒弟吳普不禁讚歎道:
“師父,都說韓子韜仁義無雙,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韓子韜求如此數量的郎中和藥材,花費必定巨大,隻怕要讓他傾家蕩產了。”
老者聽後,並未回應,隻是微微皺眉,陷入沉思。
這時,老者的另一個徒弟李當之接過話茬:
“傾家蕩產倒不至於,韓子韜坐擁數個州,財力雄厚。不過,他這次肯定是要破費了。”
老者緩緩開口,語氣中透著讚賞:“韓子韜居然肯為了救助普通百姓,付出如此代價,確實配得上仁義無雙之名。”
吳普像是猜到了老者的心思,問:“怎麼,師父,您想去冀州相助韓子韜嗎?”
老者神色堅定:“我們四處行醫,本就是為了救助天下百姓。如今冀州瘟疫肆虐,生靈遭難,我又豈能袖手旁觀?”
言罷,老者命令道:“回去收拾東西,我們立刻趕往冀州。”
兩位徒弟恭敬地齊聲應道:“是,師父。”
與此同時,韓韜指示子韜商會動用各方資源,從各地大量購買治療瘟疫所需的藥材。
在商會有條不紊的運作之下,大批藥材源源不斷地運往鄴城。
在南陽郡涅陽縣的縣衙內,張仲景剛剛處理完公務,目光落在韓韜求助天下的告示上,不禁發起呆來。
張仲景自從被舉孝廉後,因深受當地長官賞識,被留在涅陽縣任縣丞,輔佐縣令處理政務。
然而,當他得知鄴城正遭受瘟疫的殘酷肆虐,那顆懸壺濟世的醫者之心被深深觸動。
經過一番苦苦思索,張仲景終於下定決心。
他伏案奮筆疾書,寫下一封辭職信,輕輕放在桌上。
而後,他悄悄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冀州的道路,沒有驚動任何人,一心隻想儘快趕赴疫區,拯救那些在病痛中掙紮的生命。
在徐州的一個茶館裡,座無虛席。說書先生正唾沫橫飛地講述著韓韜如今重金招募郎中救助鄴城百姓的事跡。
台下的聽眾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陣陣讚歎。
“韓子韜是真仁義啊!”
“韓子韜花費重金隻為救助普通百姓,聖人也不過如此啊!”
“天下也就隻有韓子韜把普通百姓的命當命了!”
經過近一個月的不懈努力,鄴城的疫情總算得到了一些緩解。
雖說人手,藥品依舊緊張,每天仍有不少人在病痛中離世,但與剛開始那宛如人間煉獄的淒慘場景相比,已截然不同。
此刻,一旦發現有人染上瘟疫,便會被及時送往救治,不再像起初那般被扔在大街上無人管。
這天,韓韜正在營中休息,一名士兵來報:
“主公,外麵有一個郎中自稱叫華佗,求見。”
韓韜一聽,頓時精神一振,連鞋都顧不上穿好,便快步來到營寨入口處迎接。
韓韜見眼前的這位老者,鶴發童顏,氣質超凡脫俗,仿若仙人下凡,內心讚歎不已!
而華佗也在打量著韓韜,作為一代神醫,他隻需一眼,便能看出對方的健康狀況。
隻見韓韜中氣十足,氣血旺盛,渾身散發著蓬勃的生機,華佗不禁微笑點頭,心中讚歎韓韜的體魄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