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儒三人忙著製定考核規則和流程的時候,韓韜已經動用子韜商會,錦衣衛以及自己的宣傳機構等一切能用的力量,將“文武榜”的消息散播了出去。
在各地的茶館,酒樓,客棧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傳播。而錦衣衛則以江湖人士的身份進行推動。
很快,天下各地便對此議論紛紛。
荊州江夏郡,一家臨街而建的酒樓。此時酒香四溢,人聲鼎沸。
酒樓老板看著自己的酒樓座無虛席,滿臉笑意。
酒樓東南角靠窗的一桌,三名男子一邊喝酒,一邊聊天。身材偏瘦的男子低聲問:
“你們聽說了嗎?韓子韜搞了個‘文武榜’,文榜,武榜又各分天罡榜三十六人,地煞榜七十二人,要把天下人才都排個名次。
不限出身,不限門第,不限地域,就連蠻夷都可以來爭一爭。”
旁邊穿藍袍的男子一驚,隨即笑道:
“韓子韜不愧是當今奇才,連這招都想得出來。這樣一來,誰不想去拿個排名,圖個前程?”
偏瘦男子卻微微搖頭:“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就算此榜真的立起來了,也未必能吸引真正的人才。
到時候一流人才吸引不到,都是一群濫竽充數之人在榜,那可就成了個笑話。”
三人哈哈大笑。
接著灰衣男子緩緩道:“倒也不用如此看衰此事。韓子韜如今手握四州之地,兵強馬壯,而且挾天子以令諸侯。
設文武榜本就是借勢吸才,就算吸不到那些出名的人才,吸一批二流三流的人才還是沒問題的。”
兩人一聽,緩緩點頭。
藍袍男子接著舉杯笑道:“二位兄台,彆光顧著聊天,我敬二位一杯。”
三人碰杯,杯中之酒一飲而儘。
與此同時,南郡街頭,在熱鬨的集市上,一名身材挺拔,神情穩重的漢子正漫步穿行在人群中。
他衣著樸素,腰彆佩劍,眉宇間帶著一股銳氣。
他來到一個蒸餅攤前,從懷裡摸出僅剩的一文錢,遞給老板。老板笑嗬嗬地遞上兩個熱氣騰騰的蒸餅,道:
“這位爺,您慢用。”
漢子接過蒸餅,咬了一口。可口的味道讓他眉頭舒展,此刻心中的沉重也暫時淡了幾分。
這時,旁邊一對結伴而行的青年擦肩而過,一邊走一邊興致勃勃地議論著文武榜的事。
“李兄,你聽說了嗎?韓子韜兩個月後要在長安舉行文武榜首次考核,你不去試試嗎?”
“蘇兄彆笑話我,我哪有什麼本事去考?”
“你何必妄自菲薄?若是被韓子韜看中,那可就封官拜將了!”
那漢子聽得心頭一震,咬著蒸餅的動作也停住了。他追上二人,略一拱手,語氣溫和:
“二位兄台,敢問你們剛才說的...文武榜,是怎麼回事?”
兩人見這漢子儀態不凡,並無惡意,便停了下來。其中一人答道:
“就是韓子韜設立的文榜和武榜,據說文能封官,武可拜將。隻要有才,人人皆可應榜。”
“是那位仁義無雙的金城韓子韜嗎?”漢子用微微顫抖的聲音問。
“不是他還能有誰?”對方笑道。
漢子又追問了幾句,詳細了解了之後,他仰頭望向天空,眼中浮現出一絲希望的光芒。心想
“我徐庶,文武全才。卻一身抱負無處施展。多年來流落他鄉。飄忽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