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裴元紹來見韓韜,稟報道:
“主公,據淮南傳來的消息,孫策將傳國玉璽獻給袁術,從袁術那裡換來了三千兵馬。
此刻他正馬不停蹄趕往江東,欲支援吳景,對抗劉繇。”
話音未落,韓韜腳步一頓,眉頭微皺,神情變得嚴肅。
他緩緩抬起頭,看向遠方...
孫策借兵?按照曆史進程這應該是公元一九五年才會發生的事,如今才公元一九三年,竟然提前了兩年...
“難道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導致時間線的變化?”他心想。
孫策,你的野心不小,可惜你遇上了我。我是不會讓你輕易奪下江東的!
片刻後,他轉頭看向裴元紹:“你速派人前往淮南散布消息,就說孫策在出發前,已與周瑜等江東大族私通。等他一回江東,便會脫離袁術,自立為王。”
裴元紹聞言,當即拱手領命:“是,主公。”
說罷,他繼續稟報:“主公,如今文武榜已傳遍天下,尤受寒門子弟追捧。
這些人仕途被世家切斷,文武榜成了他們唯一的希望。許多人甚至借錢做路費,晝夜兼程趕往長安,隻為有個出頭之日。”
韓韜聞言微微點頭,心想不知道這次能淘到什麼寶貝。
“無論他們出於何種目的,隻要肯來應榜,那便是為我造勢。”接著韓韜沉聲道,
“你再派人散播消息,就說很多名門望族的子弟也紛紛來應榜。”
“是!”裴元紹眼睛一亮,領命退下。
裴元紹走後,韓韜閉上雙眼,唇角微揚。
天下就是一盤棋,而自己就是執棋者。
次日,韓韜召集一眾文武議事:“孫策將傳國玉璽交予袁術,換來了三千兵馬,此刻正趕往江東。此事,你們怎麼看?”
眾人聽後,開始議論紛紛:
“區區三千兵馬,能掀起什麼風浪?”
“袁術數萬大軍尚奈何不了劉繇!”
“劉繇是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占據大義,孫策隻怕會無功而返。”
賈詡輕輕撫須,目光平靜:“主公,孫策雖然勇猛,但劉繇根基深厚,三千兵不足以動搖局勢。”
韓韜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嚴肅。心想:
“若讓孫策得手,未來的江東,將不再是零散的州郡,而是統一的整體。
一個統一的江東,連曹操八十萬大軍都難以戰勝,自己到時候再想鏟除孫策恐怕會十分困難。”
接著他轉身看向眾人,問:“若孫策得到江東氏族支持,再借其父之威,諸位覺得,他能否擊敗劉繇?”
聽到此話,眾人頓時默不作聲。
韓韜接著說:“據密報,孫策已在暗中聯絡江東各大士族,圖謀共擊劉繇。”
賈詡聞言,眼睛微眯:“主公所慮甚是。孫堅之名,在江東頗有威望。
若孫策能得士族支持,確有可能據江東以自立。
況且,劉繇治理揚州多年,政務鬆弛,士族對他早有怨言。”
韓韜點頭讚同:“那依你之見,我當如何應對?”
賈詡沉思片刻,道:“我軍遠在中原,鞭長莫及,不便直接插手。
但可以朝廷的名義,命徐州刺史陶謙率兵南下,支援劉繇,牽製孫策。”
韓韜聞言,眉頭一挑,心想:“陶謙早就派子前來自己這裡做人質,表達了臣服之意,再加上以朝廷的名義,讓陶謙出兵應該不難。”
他笑著道:“文和先生所言極是。立即起草聖旨,加封陶謙為左將軍,令其統兵駐紮在邊境,隨時聽令。”
“是。”賈詡拱手應道。
韓韜隨即看向審配:“正南,你親赴江東,麵見劉繇。以朝廷安撫揚州兵亂為名。
勸其提防孫策,整合地方勢力,對抗孫策。”
審配道:“遵命,臣即刻啟程。”
韓韜滿意地點頭。自從審配上次揭發韓氏族人貪腐後,韓韜便對其信任有加,已經漸漸的將審配當做主要謀士來使用。
最近這些天,曹操總是從夢中驚醒,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