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車覆事故記錄洪武二十六年篇)》?”
朱元璋展開朱棣呈上的手抄稿紙,語帶驚訝地念了一下開頭,
“這是地方官衙的治安記錄。”朱棣點點頭,拱手答道,“錦衣衛是從應天府的檔案庫角落裡找出來的,兒臣把林豪有關的內容都摘抄了。”
朱元璋微微頷首,
官方記錄,可靠性還是有保證的,
他開始往下閱讀,
“時間:洪武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
“地點:城東南,六角巷口,”
“涉事人員:車夫肖大,乘員林豪,”
“事故原由及結果:馬駒受鞭炮聲驚嚇狂奔,馬車廂左部撞上石牌坊引發傾覆,車夫肖大被甩飛致殘,唯一的乘員林豪頭部撞擊石墩,當場氣絕,”
“經勘查,排除人為蓄意因素,按意外事故處置。”
“注一:乘員林豪為新任禮科都給事中,事發時正去往衙門赴任的路上,符合因公殉職標準。特此證明!”
“注二:因其孑然一身,鐵骨錚錚,為官清廉無餘財,特號召府衙眾同僚頂住壓力,積極捐銀,幫林大人置辦棺槨,操辦後事,歸葬故鄉。”
看完全部內容之後,朱元璋嘴角一顫一顫,
這混球看來是真的命薄,
彆看他在朝堂上,死諫起來,那個罵天罵地罵咱的執拗勁,
可從幾次的後世記錄來看,
咱可以控製自己忍住,不要賜死他,
而他卻不是癱瘓,就是發虛,還有被凍死。
現在咱有意保他,還抬舉他,
可他又發生車覆意外,
為了保這混球,咱是操碎了心,
還要受他的鳥氣,
真是沒天理。
見父皇放下稿紙,一直愣神不語,朱棣急切地開口說道,“父皇,您不要再盤算了,”
“還是趕緊采取行動,”
“彆讓他出意外才是,”
“您不在乎人才,可咱大明需要啊。”
朱元璋眼眸一寒,“混賬!老四,你這是什麼話?”
“咱哪裡不在乎人才?你沒看見咱晉升林豪的官職了嗎?還讓他過了元宵才赴任。”
“出意外是咱想的麼?”
“咱都都懷疑是不是咱對他太好了,他命格太淺,無福消受,才會屢屢出事。。。”
朱棣的眼底,閃過一絲細不可察的不服氣,
對林豪太好了?
父皇居然有臉說這話?
“您看看這上麵所寫,他無餘財,棺槨置辦和歸鄉安葬都要他人籌集銀,”
“公衙人員助力他辦個後事,還要頂住‘壓力’,”
“您還說自己對他太好?”
“是您無法忍受他的勸諫,對他態度惡劣,以至於大部分朝臣都排擠他,”
“可惜這等大才,在您底下落魄如斯。”
“還有之前的記錄,林豪屢屢進出詔獄。。。”
聽著朱棣訴說著自己的失誤之處,朱元璋臉色閃過尷尬之色,
咱的確無法忍受林豪跟咱對著乾的行事作風,
他一有機會,就對咱一個勁地抨擊,
大問題是死諫,
小問題也是死諫,
沒問題就找茬跟咱死諫,
咱甚至有一種錯覺,他好像一個勁地在求死,
可明明他現在已經有了鐵骨諍臣的名聲,沒必要再搞極端直諫了,
隻能說,人才都是有缺陷的,
咱還是得對他更多一分包容才是。
朱元璋思緒回轉,發現朱棣還在說著自己的“失誤”,頓時大怒地打斷道,
“放肆!”
“你老四是說上癮了?”
“咱如何保護人才,磨煉人才,還需要你來說教?”
“兒臣知錯!”朱棣當即低頭躬身一拜,心中卻是暗爽,
剛才占了道理,對老爺子一頓痛批,真是舒坦,
“請父皇體諒兒臣的愛才之心,”
“林豪能屢屢提出對社稷有利的想法,還是得重視的,”
“求父皇趁著事故時間未到,一定要提前保護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