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能臣?”
“這混球不是言官麼?他親自做了改革方麵的事實?”
朱元璋困惑地低聲喃喃道,旋即接過朱由檢奉上的稿紙閱讀起來,
“《明初風雲人物錄》,作者:佚名”
“洪武朝二十六年初,”
“太祖深惡朝廷財政疲軟,收支失衡,欲推行開源節流改革措施,但無從著手...”
“林豪,素有鐵骨錚錚之名,好死諫,”
“恰逢太祖擢升其為禮科都給事中,”
“遂抓住時機積極勸諫,痛陳朝政之弊。”
“其言語悖逆依舊,引得太祖甚為不悅,但仍令其兼掌相關財政開源改革事務,”
“而後,林豪鐵腕推行革新,使得洪武朝財賦收入大增,”
“終得‘革新能臣’之美名。”
“然而,製度革新觸犯了許多群體的利益,”
“反對者們最終通過‘結黨謀逆’之罪,將其徹底扳倒。。。”
看完所有的文字內容,朱元璋滿臉的困惑之色,
咱的確是想快速地弄到錢糧,
但這是戶部的事,
這林豪怎麼就摻和進來了?
他就一個言官,隻會上疏勸諫,給小娃子們講講學,辦好禮部的差事,儘好監督義務,
哪裡會懂財政增收這塊事務?
他到底是提了啥諫言?咱竟然還讓他去兼掌改革?
他還能得到‘能臣’的美稱,看來是他把革新的事務推行到位,
隻是後麵他咋就被扳倒?
結黨謀逆?
他又攀附上誰的黨了?朝廷還有比胡黨、藍黨,還要勢大的黨團?
是咱的朝堂還沒整肅乾淨,所以才帶上他一起處置?
朱元璋將稿紙放到桌上,無奈地說道,
“這份記錄,咋缺失這麼多內容?”
“咱光知道後麵的事了,可前麵的具體過程是啥都不清楚,”
“你可有查到這混球提了啥諫言?”
朱由檢搖搖頭說道,“回太祖爺話,沒有查到,”
“這份記錄是剛剛從鬆江府的州衙檔案室裡撈出來的,時間久遠,保存得不是特彆好。”
朱慈烺補充說道,“老祖宗,臣孫記憶中,沒有看到過這個革新相關的記錄,”
“所以臣孫判斷,有可能是林豪的革新太過激進,短暫實施後,又被您全麵廢止了,”
“根據記錄,他後來又犯了大罪。”
“你這分析,的確有幾分道理。”朱元璋微微頷首,撫著胡子,
看來這混球到底提了啥,
隻有咱回去之後親自去弄清楚了,
還有這缺才的‘結黨謀逆’之罪,
咱得想想辦法,避免他卷入進去。
想清楚後麵的應對思路之後,朱元璋這才想起自己的四兒子不在,
“對了,老四呢?他咋又遲到了?”
一聽太祖爺提起太宗爺,朱由檢父子心裡頓時緊張起來,
要是回答得不好,又要引發兩位祖宗的矛盾,
上麵的祖宗不安寧,子孫後代哪裡有好日子過?
“稟太祖爺,太宗爺他可能事務繁忙,耽誤了會麵的時間。。。”朱由檢訕訕地說道,
朱元璋冷笑一聲,“就他忙?他再忙有咱忙?”
“每次都要咱這個當老子的等他,真是豈有此理!”
“算了,咱還有急事去布置,”
“沒其他事,咱先擺駕了。”
說著,朱元璋便起身離開了偏殿。
朱由檢父子見太祖爺離去,剛鬆了一口氣,就見太宗爺後腳進入偏殿,
這大明的老祖宗父子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