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隆慶開關’,”
“也是關於解海收商稅的?”
“還有那林豪的確是為咱洪武朝出計甚多的大臣,也是咱特彆關照的大才,”
“小孫子,你快把知道的信息詳細道來。”朱元璋眉頭微挑,語含期盼。
原本聽到朱由檢連續回答說沒有林豪和解海的相關消息時,
他已經做好今日失望而回的打算,
甚至還懷疑,
通過後世,去驗證政策正確與否法子的可行性。
可朱載垕這位“新來”的子孫皇帝,
卻給他“小驚喜”,
聽到太祖爺朱元璋,和善地叫自己“小孫子”,
朱載垕緩了一口氣,心中的畏懼稍稍減輕,
想要博到祖宗的好感,還是得體現自己的價值才是,
“稟太祖爺,”
“臣孫登基之後,立誌向您學習,想振興社稷,但苦於朝廷財政不足,”
“廣泛聽取了朝野意見之後,決定解除海禁,放開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去南洋、西洋做貿易,”
“通過收取商稅的方式,來為朝廷創收。”
“為了方便管理參與海貿的商戶,”
“臣孫的朝廷采取發放貿易通行證的政策,”
“隻在漳州、泉州兩地,每年發放一百張貿易證,隻有獲得許可的商戶,才能出海貿易,沒有獲得貿易證,擅自出海,則視同犯法,以通倭走私罪論處。。。”
朱元璋微微頷首,
這所謂“隆慶開關”措施,基本上就是咱下旨的李景隆方案,
“你剛才說你已經登基五年了?你自登基就施行‘開關’,”
“這樣算來解海已經有五年了,成效如何?”
“朝廷財稅應該大大增漲了吧?”
見太祖爺目光灼灼,朱載垕歎了一口氣,“不敢欺瞞太祖爺,”
“朝廷財稅收入的確是大漲,海貿商稅每年都有十萬兩之巨,”
“可是。。。”
朱元璋臉色一黑,沉聲打斷道,“什麼?海貿商稅每年僅僅十萬兩?”
“怎麼才這麼一點?”
還敢說“之巨”?
林豪那混球可是在咱洪武朝堂上立的軍令狀,可是喊出一千萬兩的目標,
姑且不說完不完地成,至少百萬兩的年稅收總是得有的吧?
可這十萬兩,是在糊弄鬼嗎?
朱載垕被太祖爺突如其來的的怒喝聲,嚇得一顫,深呼好幾口氣之後,又冒了一身虛汗之後,他才平複情緒繼續說道,
“太祖爺容稟,在隆慶朝開關數年,有十萬兩海貿商稅年收已然是開了個好頭,”
“那些沉香、烏木等暢銷番貨進入大明,還有我大明的瓷器茶葉等貨品生產外銷,這些也間接帶動了內銷的商稅收入,”
“所以,朝廷從海貿商稅這塊獲得收益,還是十分可觀的。”
朱由檢見太祖爺還是麵色不豫,顯然對隆慶爺的答案不甚滿意,
本著為祖宗分憂考慮,他立刻開口幫忙解釋道,
“太祖爺容稟,隆慶爺的‘開關政策’在您初入太廟,改變曆史之前就已經發生了,應該不是您下詔解海收稅,改變曆史的結果。”
“在臣孫原本的記憶中,隆慶開關的確為我後世朝廷開辟了財源,”
“往後數十年裡,海貿商稅不斷翻倍增加,而且有大量的白銀流入大明,”
“到了我崇禎朝,我大明市麵上多了數億兩銀子。”
朱元璋見朱由檢開口證明,臉色稍稍緩和,
在他看來,朱由檢父子沒膽子欺瞞自己這個太祖皇帝,
數億兩白銀啊!!!
看來海外是真的有銀子,咱聽林豪的,解除海禁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