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偏殿,
朱元璋一眼望去,隻有三個穿年輕的龍袍身影,
老四果然又遲到!
朱載垕立刻迎上來,激動地行禮道,“臣孫拜見太祖爺!”
“太祖爺天縱英明,在洪武朝短暫推行了‘重農重商’的解海方案,給臣孫的‘隆慶開關’立了好榜樣,”
“沿海地方勢力對我隆慶朝廷的掣肘驟減。。。”
“等等!”朱元璋一下子就抓住關鍵點,麵色變得冷冽,沉聲打斷道,“你說‘短暫’,是什麼意思?”
朱載垕莫名一愣,
太祖爺果然如《太祖實錄》中所記載的那般,
不僅心思深沉,不愛道出心中所想,
還總是關注常人不注意的細節,
他旋即收斂亢奮的情緒說道,“太祖爺容稟,臣孫朝廷的‘隆慶開關’是按照‘重農重商’,全民皆可參與海貿的方案去實施的,”
“根據臣孫的新記憶,”
“這是臣孫登基時,底下的大臣從廣東地方史誌《被遺忘的洪武解海紀實》裡,發掘出了林豪的解海方案細則,我隆慶朝當時便依此為準,實施了解海。”
“而臣孫說‘洪武短暫推行解海’是因為那《紀實》裡還記載了,海貿大發展的緣故,洪武朝海貿商稅收入大增,海關司的建製不斷擴大,甚至有了獨立的人才錄用渠道,財政支度權、水軍調度權。”
“您在解海一年多之後,就下令改革海關司,同時暫時恢複海禁,”
“可後來大明曆朝就沒有再開海,海禁一直持續了近兩百年,直到臣孫的隆慶朝,”
“至於沒有再開海的原因,這《紀實》裡也沒寫明。”
聽完朱載垕的奏稟,
朱元璋坐在主位上,滿臉的疑惑和不解,
海關司擁有獨立的人事、財政大權,的確是咱不可接受的,
對這麼一個短時間內極速膨脹的衙門進行改革,符合咱的作風,
但是在海貿商稅收入大增的情況下,
咱不至於“一刀切”,直接恢複海禁啊?
這不是矯枉過正麼!
這裡麵到底發生了什麼?
朱元璋看向朱由檢、朱慈烺二人問道,“咱僅僅一年多,就恢複海禁,屬實反常,”
“隆慶朝沒找到原因,爾等的崇禎、義興朝,可有找到相關的記錄?”
朱由檢父子俱是搖搖頭答道,“稟太祖爺,沒有!”
朱元璋麵色一沉,
習慣性地要批評幾句。
朱慈烺搶先一步說道,“老祖宗,臣孫找到了林豪的新紀錄。”
說著,
他從袖中掏出一份稿紙奉上說道,
“這是臣孫朝錦衣衛,從泉州一個陶姓大戶人家的族誌裡找到的,他們祖上出過幾名翰林編修。”
“而林豪的記錄,是出自他們的始祖陶赫之手,”
“那陶赫是洪武朝的國子監太學生,有海關任職經曆。”
朱元璋微微頷首,
出自有翰林背景之人的私家文獻記錄,內容也是有很高可信度的,
他接過稿紙,開始翻讀起來,
“《告後人書》,”
“...凡我後人要有為報效陛下和大明社稷的誌向,”
“當以優秀先輩為楷模,”
“禮科都給事中、國子監教授兼海關總辦林公諱名豪,乃最佳楷模人選...”
“林公倡導教育改革,提請並親自執行解除海禁大政,乃當之無愧的革新能臣...”
“其為人鐵骨錚錚、剛直不阿,從不忘踐行自己許下的承諾,”
“也由此,他執意赴死,令人扼腕歎息。”
“但他一心為公的品格,值得我陶氏後人永遠學習。”
“要像林公一樣,”
“抵住結黨營私的權力誘惑,”
“抵住錢銀田產的誘惑,”
“抵住美色的誘惑,”
“無論那些政敵如何汙蔑潑臟水,也堅持做一個不負君王、不負社稷的純粹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