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太祖爺看了稿紙內容的開頭部分,
臉上浮現出萬般的詫異。
朱載垕躬身一拜,開始補充解釋稿紙內容的出處,““太祖爺容稟,林豪的‘海王’,是地方百姓對他的尊稱。”
“這份《月港民俗通誌》的作者叫林從文,是位資深翰林,而且他來自漳州月港李家莊的書香世家林氏,”
“他致仕返鄉之後,開始探究家鄉地方民俗,並整編成文。”
朱元璋微微頷首,
這份記錄是翰林出品,又是其對家鄉風俗的研究,可信度有保障。
遂繼續往下閱讀,
“...民間傳聞見注一),”
“林豪,為洪武時期的大臣,主持了短暫的洪武解海,”
“因其力推海上貿易,重農重商,為沿海百姓謀得了活路,”
“還主張並實施了嚴厲清倭的政策,保護了沿海百姓的安全。”
“因其被朝廷奸佞排擠,拖著病軀,領兵出海作戰,病發殉職。”
“百姓們感念其恩德,故敬稱其為‘林海王’見注二),”
“月港百姓們按其麵容,製作了石雕,木雕,進行拜祭,以求出海平安,並形成了習俗,”
“林豪逝世後,洪武解海先暫停而後廢止,百姓們無法再出海,但依舊私下拜祭著‘林海王’。”
“...隆慶開關後,海貿恢複,月港區域私下祭拜‘林海王’的習俗,開始由私下轉為公開,”
“月港的各鄉間,皆立有大小不一的人形石製雕像,”
“部分大村落,甚至建立了‘林海王廟’。。。”
“注一:朝廷立國至今兩百餘年的正式檔案中,並未查到林豪的相關記錄。”
“注二:民間對林豪的記錄十分翔實,根據《月港李家莊林氏族誌》所記,林氏始祖林阿興公,因受騙被挾持成為倭寇船隊苦力,後其所在的倭寇船隊被水軍清剿,”
“林阿興公成為囚犯,本應被重處,”
“因林豪力主從寬處置百姓違犯海禁的行為,”
“林阿興公等眾多被迫出海的百姓,得以無罪返鄉重新開始生活。”
“這批獲得寬赦的百姓,成為林豪首批祭祀者。。。”
看完所有文字內容,朱元璋將稿紙遞給了朱棣,撫著胡須深思,
原來是月港的百姓們,感念這混球主持解海的恩德,
在他活著的時候就祭拜他,之後就形成了習俗,
這說明,解海大政是利國利民的,可不能廢止了,
咱必須得保這混球的命,
絕對不能讓這混球領兵出海。
這份記錄上,說他是被奸佞排擠才領兵的,
咱回去就揪出這幫人進行嚴厲處置,絕不手軟!
至於這“正式檔案裡未查到林豪的相關記錄”,就是老四的錯!
想到這裡,朱元璋眼眸閃過厲色,看向朱棣嗬斥道,
“老四!”
“你看看你做的好事,抹除官員檔案,”
“嘴上說保林豪最勤的是你,”
“可沒讓他的官方事跡流傳後世的也是你,”
“簡直混賬!”
朱棣已經看完稿紙內容並傳遞給其他人,
聽到父皇的指責,頓時臉色通紅,
他連推脫的理由,都找不到,
抹掉懿文係官員的記錄,是他彌補自己得位不正的措施。
這時,
推門聲再度響起,
成化帝朱見深手持一份稿紙,疾步進入偏殿內,
也和朱棣、朱載垕一樣,
對著主位就是躬身一拜,“臣孫朱見深拜見太祖爺!太祖爺,臣孫有林豪的新紀錄奏稟。。。嗯?你是誰?”
剛閱讀完稿紙內容的朱由校,
叒占了一位祖宗的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