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趕忙接過稿紙開始翻看,
“《洪武荊襄歲時記》?”
朱見深拱手拜道,“這份記錄是從翰林院的塵封舊檔裡找出來的,”
“裡麵的內容是前朝翰林們根據荊襄地區各州府官府收集的史料,編撰而成的方誌類文獻。”
朱元璋微微頷首,
經過咱之前的嚴正批評,這幫鱉孫找資料總算是認真多了,
這種方誌類文獻,有官方主導,真實性沒有問題。
隻是林豪這混球,貌似和荊楚沒有半分什麼聯係啊,
他搞的改革怎麼引發了那邊暴動呢?
難道咱把他派那邊去了?
帶著一堆疑問,朱元璋繼續往下閱讀,
“洪武年間,荊襄洞蠻土司暴動始末考證,”
“據當地諸多大土司家族史記載,”
“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初,太祖聽從左春坊大學士林豪提議,”
“將西北洮州地區的行政改革的成功經驗,推行至荊襄地區,”
“引發了地方土司強烈不滿,”
“所有荊襄土司家族聯名上疏,反對進行行政改革,”
“掌管荊襄軍務的楚昭王也上疏,以荊襄宜求穩為由,支持土司們的求請,”
“大部分朝臣也反對在蠻夷人數占優的區域,大搞行政改革,”
“太祖見反對的聲浪很大,猶豫是否暫緩推行,”
“然主導者林豪力勸太祖堅持改革到底,”
“太祖聽從之,”
“強令行政改革繼續推行,由楚藩負責監督,”
“最終,所有的矛盾在洪武二十七年初,迎來大爆發,”
“荊襄各大小土司帶領麾下民眾舉兵暴動。”
“消息傳到京城,”
“太祖震怒,”
“下令楚昭王為主帥,潁國公傅友德為副帥進行平叛,”
“二月末,叛亂平定。”
“旋即,開始推行緩和措施,並追究暴動責任,”
“各大領頭暴動的土司,被押解入京處決,”
“朝廷廢停已推行的行政改革。”
“林豪因為與昭王、傅友德本與林豪有舊怨,被定性為暴亂主要責任人,”
“其雖在暴亂發生前,就虛症突發暴斃,”
“但仍舊遭到清算,其諡號‘康肅’亦被褫奪,墳塚被勒令挖毀。”
“。。。”
朱元璋看完之後,麵色鐵青,
原來是咱采納那混賬的建議,在荊襄地區搞了行政改革,引發了地方勢力的不滿,所以才發生了暴亂。
到底是什麼樣的行政改革,能捅了整個荊襄地區的馬蜂窩?
還有,
這混球叒先一步虛症爆發而死了?
不僅被褫奪了諡號,還被挖了墳,
讓一個死人來背主責任,的確是息事寧人的好手段,
不愧是傅友德,
還有這個楚昭王?
“這個楚昭王是誰?楨兒嗎?”
朱見深拱手一拜,“回太祖爺,的確是楚藩的叔祖,”
“整個楚藩,隻有他在任時能完全掌控軍務。”
朱元璋冷哼一聲,“咱讓他管軍務,是對付外敵的,不是搞內訌的。”
“可有查到林豪這個改革的記錄?”
“他到底是改革了哪些行政弊端?”
“為何在洮州成功了?”
“卻在荊襄失敗了?”
朱見深低著頭說道,“臣孫無能,隻有查到了這份記錄,”
“具體的行政改革措施,並沒有查到,”
“不過,臣孫已經下令廠衛嚴加追查。”
朱元璋聞言,心裡有些失望,旋即看向其他幾位後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