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深繼續解釋著《大明雙龍戰紀》的來源,
“臣孫是遵照您的指示,”
“讓廠衛從朝堂的高官要員的私人藏書裡找尋,”
“各藩王爺的私密著作,自然也在此列,”
“寧藩叔祖慧心天悟,智略淵宏,”
“太宗爺和臣孫等,皆認為他老人家寫的東西,是有很大參詳價值的。”
朱棣看著父皇眼角露著笑意,微微點著頭,心中泛起一絲酸意,
父皇對十七,還是疼愛有加的。
還公然誇讚過十七,“此兒有仙氣”。
不過朕對十七也不算差,
他助力朕靖難,
朕讓他移國南方享福,
也算兄友弟恭了。
朱元璋自然不知道朱棣所想,還有朱權的境況,開始翻讀《大明雙龍戰紀》,
“...正統十二年末,孤巡遊洪都古城牆有感,”
“特留文字,以憶往昔北境治兵歲月,”
“也紀念我大明戰功無雙的真龍——父太祖高皇帝,兄太宗文皇帝。”
“...洪武朝,我朝兵鋒何等強盛?大軍多次北出草原,橫掃北元,將元人打回部落建製,”
“海上的兵鋒,更是所向無敵,短短的解海數年,東洋、南洋、西洋的倭患一舉澄清,”
“大軍調度有方,皆賴太祖皇帝治軍有方。”
“...永樂朝,大軍進擊漠北,徹底根除元人的禍害,為我朝掙得數十載的和平,”
“天朝數十萬大軍同出長城,旌旗招展,令行禁止,”
“皆賴太宗皇帝用兵有道。”
“然雙龍這等軍神之才殯天,大明軍魂漸有消散之勢,”
“朝廷軍事之盛,不複當年。”
“蓋因自古行行軍打仗,皆依靠良帥名將指揮,良帥名將不複在,軍事必然逐漸暗弱。”
“倘若,昔年林豪能將水軍之‘聯合作戰司’製度,成功革新至兵部職方部,”
“任用優秀參軍人員,規劃主導一切軍務,”
“必能在製度上,彌補名帥良將缺失,導致的軍事向弱。”
“回想革新未成的緣由,”
“皆因林豪狂悖,”
“此獠自恃聖寵無邊,得罪太祖皇帝和眾朝臣成習慣,”
“以至於在關鍵時刻,”
“進獻所謂的辣椒,意圖美化‘妖物’作用,求取潑天的功勳,”
“還恬不知恥地死諫太祖皇帝對其不公,終引得眾怒,”
“不久就白白丟了狗命,”
“真是天道好輪回!快哉!”
“隻恨孤當時身在藩地,不在中樞,未能親眼見證此獠的下場。。。”
“然就事論事,”
“此獠缺德不缺才,”
“他死之後,一切革新大政,皆成空,就是明證。”
“。。。”
細看著稿紙內容,朱元璋的麵色陰晴變幻,
從看到前半部分,朱權誇讚他的軍略水平高超時的“如沐春風”,
到中間部分,朱權哀歎兩代帝王之後,大明軍事隱有頹勢時的“烏雲密布”,
再到後段兵部職方部革新未成的“雷霆震怒”,
最後到結尾部分林豪死,革新成空時的“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