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新奏事完畢,
很快就告退離去。
片刻之後,
小玄子進屋稟報道,
“皇爺,翰林學士劉三吾奉旨覲見。”
朱元璋微微頷首,
在咱洪武朝堂,想要說一個人好,
得靠他坦坦翁的筆。
“傳!”
老而彌堅的劉三吾,很快就步入禦書房內間,
君臣二人見禮問候一番,
朱元璋開始進入主題,“劉卿,咱這一年解海革新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不僅國庫變得充盈,海山的倭患幾近根除。”
“咱叫你來,是想讓你撰寫一篇記文,”
“給四方臣民,好好宣導一番。”
劉三吾心中了然,
皇帝是要自己動筆,誇耀功績,
解海大政雖然推行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但總體看來,對社稷發展利大於弊,
還是值得一書的,
“老臣謹遵意旨。”
朱元璋道,“寫文的時候,不可過分吹捧咱,”
“要多留篇幅,著重寫大臣們的貢獻,讓他們名滿天下。”
劉三吾點頭稱是,眼底透著感動,
“陛下重視臣下之功,臣著實感動,”
“老臣一定好好地寫。”
朱元璋道,“功勞最大的莫過於戶部和暫掛在戶部之下的海關司,”
“戶部尚書鬱新,海關總辦林豪,都是大功臣,”
“林豪當屬首功,”
“你多寫點他的好。”
劉三吾白眉微挑,稱是的話,頓時一噎,
寫林豪的好麼?
這有點太為難老夫了吧?
朱元璋見劉三吾愣怔不語,追問一聲,“劉卿?”
劉三吾回過神來道,“老臣遵旨,”
“一定寫好鬱大人的功績。”
朱元璋眼眸微眯,
劉三吾擺明了就是不想寫林豪的事,
他是學界泰鬥,
他這個態度,也代表了學界對林豪的排斥,
可咱要幫林豪修複好名聲,學界的態度至關重要,
必須得他劉三吾親自動筆,
“還有林豪,”
“咱說了,林豪才是首功之臣。”
劉三吾也意識到皇帝是有意給林豪“長臉”,
但他卻過不去自己心裡這關,
讓老夫寫誇讚林豪的文章,
豈不是向整個學界昭告,老夫是支持官員狂悖無禮的麼?!
絕對不答應!
聖意不能忤逆,老夫有條件執行,
“是!老臣一定公平公正的寫。”
“咱說了隻寫好的一麵就行。”朱元璋哪裡聽不出劉三吾的話中意,頓時冷下臉,
但他轉念一想,
文人們都是強種,
逼迫得太過,對方不認真寫,反倒不好,
反正自己是要最終把控的,
到時候刪改掉不合適的內容即刻。
“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