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尹軍頓時陣腳大亂,於青禾抓住時機,下令空中戰鬥隊伍全線出擊。
基地的飛行器絕對稱得上一句“先進”。
同“禁守軍”一樣,是基地的兩大製勝法寶,也是基地得以占據一席之地的依仗。
於青禾此次無人可用卻敢一戰,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於此。
這些飛行器的機身呈流線型紡錘狀,啞光深灰的外殼由石墨烯與鈦合金複合而成,在對麵飛行器上打出的冷光下泛著細密的金屬紋理。
兩翼折疊時貼附機身,展開後如夜隼振翅,翼梢的擾流板邊緣嵌著熒光綠的能量導管,啟動時會隨引擎功率變換明暗。
背部中央的嵌入式離子引擎陣列是核心,十二組環形噴口呈蜂窩狀排列,啟動時噴出淡藍色等離子流,氣流在地麵壓出環形波紋,吹得周邊維護機械臂的警示燈輕輕搖晃。
機頭下方的量子探測罩呈半球形,表麵覆蓋納米級感光膜,能同時捕捉紅外、紫外與引力波信號,罩內的全息投影係統可實時生成三維地形模型。
駕駛艙采用無框舷窗設計,艙內主控製台是弧形全息屏,指尖劃過就能切換飛行模式——
從大氣層內的“遊隼”低空突防,到近地軌道的“星梭”高速巡航,再到深空探測的“遠航”模式,切換時控製台會亮起對應模式的主題光效。
機身腹部的模塊化貨艙可快速換裝,搭載科研設備時艙門會伸出機械采樣臂,換裝武器模塊則彈出電磁軌道炮的炮管。
最特彆的是尾椎處的反重力環,由超導線圈與希格斯玻色子調節器構成,啟動時環體高速旋轉,在機身周圍形成淡紫色的重力扭曲場,能讓飛行器在零速度下垂直起降,甚至在複雜地形懸停時保持厘米級精度。
此刻它們正處於空中待命狀態,反重力環偶爾發出細微嗡鳴,像沉睡巨獸的呼吸,等待下一次劃破天際的指令。
“進攻。”
於青禾冷靜的下達了命令。
地麵處全都是周尹軍的人,它們可以無差彆掃射,而不用擔心傷到自己人。
反觀周尹軍,則有些束手束腳。
兩個基地飛行器之間的差距,令基地將q基地按在地上摩擦。
周尹軍的指揮官咬緊牙關。
他們基地的排名本就在基地之後,要不然,當初也不會三家聯合起來想要成事。
不過好在,他們作為主力,隻要能牽製住這些對空力量,而後將“禁守軍”分化瓦解,趁基地分身乏術之時一舉殲滅,也還是很有勝算的!
至於現在嘛……
那年輕的指揮官果斷下令:
“靈活應變,躲避擾敵,以拖延時間為主!”
”是!”
……
察覺到周尹軍意圖的於青禾微微勾了勾嘴角——
來得正好!
她不怕他拖延時間,就怕他不拖延!
三家分化確實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但當於青禾得到消息稱顧舒軍將與黃項祝軍彙合,聯合進攻時,她就立刻改變了策略。
先是派出大量的喪屍打探消息的真偽。
待確定是真後。
於青禾笑了。
她知道顧舒軍和黃項祝軍的想法。
雖然周尹軍牽製住了空中力量,但“禁守軍”實力不容小覷。
無論他們誰來單獨對上,就有可能失敗。
就算舉全基地之力,恐怕也是險勝。
可是,誰來舉這“全基地”之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