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行動的目標是竊取一份關於某國新型武器係統的核心數據。林峰作為主要滲透者,已經成功進入對方的研究基地內部。一切似乎都在按照高縝預設的劇本進行。
變故發生在數據傳輸的關鍵時刻。敵方突然提升了內部安全警戒等級,毫無征兆。林峰被困在一個狹小的管道間內,四周腳步聲越來越近。高縝在後方指揮中心,通過加密頻道能清晰聽到林峰急促、紊亂的呼吸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峰,冷靜!啟動b計劃,放棄數據,優先撤離!”高縝的聲音透過耳機傳來,努力維持著鎮定,但心跳已經失控。
“來不及了……他們到處都是……高老師,他們好像……知道我在這裡……”林峰的聲音開始顫抖,帶著一種瀕臨崩潰的偏執,“是你,是不是你暴露了我?你的模型……你的評估……都是狗屁!”
“林峰!控製住!這不是真的!聽我指令!”高縝厲聲喝道,但他聽到了更糟糕的聲音——那是保險被打開的清脆哢噠聲,緊接著是瘋狂的掃射和劇烈的爆炸聲。通訊在一陣刺耳的雜音後徹底中斷,歸於死寂。
行動徹底失敗。林峰精神崩潰,胡亂開火暴露了自己,最終引爆了隨身攜帶的微型炸藥,與追捕者同歸於儘,數據未能傳出。
任務複盤會上,高縝一言不發。當指揮官把林峰那支被炸得扭曲變形、沾滿血汙的戰術通訊器放在他麵前時,他隻是伸手拿起,指尖觸及金屬的冰涼,仿佛能感受到那最後的絕望和瘋狂。
他引以為傲的心理模型,他自信滿滿的評估,在殘酷的現實麵前碎得像玻璃渣。他甚至沒能預判到林峰崩潰前的最後那句話——那份突如其來的、毫無根據卻又致命的指控。
“你不是能看透人心嗎?”他站在鏡子前,對著自己低聲說。
鏡子裡的人沒有回應。
“你明明說過,那是可控的。他的指標沒有預警,你親口說的。”
“原來,我引以為傲的心理學,什麼都不能看透,”他內心有個聲音在嘲諷。他將自己完全的否定。
高縝主動提交了調離申請,理由是“需要調整研究方向,反思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情報三處並未過多挽留,或許也認為這次失敗對他打擊過大,便將他調往海軍基地心理健康中心,負責常規的官兵心理疏導工作。一個遠離核心,相對清閒的位置。
遠離了刀光劍影和高強度對抗,日子變得規律而平淡。他每天麵對的是因訓練壓力、家庭問題或戰鬥應激而來訪的年輕士兵。
他依舊專業、耐心,給出恰當的建議,但他內心深處某個地方已經冷卻、硬化。他不再相信自己能真正“看透”任何人,包括他自己。心理學在他眼中,從無所不能的鑰匙,變成了一堆冰冷而不可靠的公式。
夜深人靜時,他會反複調閱“夜鶯”行動的所有記錄,一遍遍分析林峰崩潰前的每一個細節,試圖找到那個被他忽略的、致命的變量。
高縝一直相信,人心是可以被結構化的。他堅信理性是比情感更強大的邏輯武器。可是那個夜晚,在鮮血與爆炸中崩潰的人,不是一個數據點。不是一條走偏的曲線。
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他,那個自詡能“看穿人心”的人,親手把同伴推向了不可逆的深淵。他從未真正理解“恐懼”與“絕望”,他隻會衡量它們。
原來,他的“專業”,不過是一種高級的盲目。
就在他幾乎要被這種內耗吞噬,徘徊在徹底否定自我的邊緣時,一封郵件悄然出現在他的加密郵箱裡。發件方是一個名為“全球戰略與認知研究所”的機構,抬頭顯得非常學術和專業。郵件內容是邀請他參加一個關於“極端環境下人類認知韌性與群體行為乾預”的閉門線上研討會。
附件裡的議題直指他目前研究的痛點——人性的不可預測性、高壓下的心理崩潰機製,卻又隱隱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似乎更“徹底”、甚至有些…冷酷的解決思路。裡麵提到了“超越常規心理乾預的認知塑造技術”、“群體意識引導模型”等令人心驚又莫名吸引的詞彙。
高縝盯著屏幕,手指懸在回複鍵上良久。這封郵件來得太過巧合,像是一根精準投下的稻草,又或者……是一個精心布置的、通往深淵的誘餌。
但他內心深處那個渴望掌控、渴望證明自己理論價值的魔鬼,在林峰死後沉寂了許久,此刻卻被這封郵件悄然喚醒。他感到一種冰冷的興奮。
他最終,點了回複。
——
高縝抬起頭,目光重新聚焦在孟顧問臉上,語氣依舊平淡,卻仿佛帶著一絲解脫後的疲憊。“我接受了邀請。我想知道,是不是有另一種‘心理學’,一種真正能掌控人心的力量。從那一刻起,我走上了另一條路。”
喜歡潛艇廚子:透視深海,我即是天眼請大家收藏:()潛艇廚子:透視深海,我即是天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