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鯊”號潛艇內,空氣仿佛凝固了,每一絲振動都帶著無形的壓力。
“‘曙光’行動,第一階段代號‘破曉’,行動內容:黑鯊號特戰隊滲透、救人、向機場轉移;第二階段代號‘晨曦’,行動內容:空軍特勤編隊占領機場、特戰隊及獲救人員登機撤離。”
“具體任務時間表、協同信號、撤離路線已下發,再強調一遍,所有行動必須以任務時間表標定時間進行協同,任何偏差都可能導致連鎖反應。”
黑鯊號作戰會議室內,葉鈞的聲音不高,卻像錘子一樣敲在每個人的心上。所有參與行動及保障的人員,視線都聚焦在他身上,投影屏幕上閃爍著複雜的行動流程圖。不少人一邊聽著,一邊在加密筆記本上飛快地記錄著,指尖因為用力而有些發白。
“都清楚了嗎?”葉鈞掃視一圈。
“清楚!”回答整齊劃一。
“任務簡報結束,距離空軍特勤編隊預計抵達巴拉奇基地,還有六個小時。六小時後,他們將進行最後休整和補給。行動將在龍昭時間淩晨四點準時發起。現在,解散,抓緊時間休息、準備。”葉鈞抬手看了看表,語氣不容置疑。
此刻,遙遠的龍昭帝國邊境,數架飛行應答器掛著貨運航班代碼的“天運30”運輸機,正吃力地爬升,越過連綿的雪山,下方是茫茫的巴爾達基國領空。
“巴爾達基空中區域調度,這裡是龍昭帝國航空公司4357貨運機隊,請求航線指示。”其中一架“天運30”的駕駛員,用略帶疲憊的商業航班通用語調呼叫。
“龍昭航空4357,這裡是巴爾達基空中區域調度,雷達已捕獲,請保持當前航向,高度7500米。呃……龍昭航空4357,你們的雷達信號周邊似乎有些雜波,能確認一下嗎?”巴爾達基空管員的聲音帶著一絲例行公事的詢問,還有點被打擾的懶散。
運輸機駕駛艙內,副駕駛瞥了一眼主駕駛,後者不動聲色地回應:“巴爾達基空中區域調度,龍昭航空4357收到。我們目視範圍內一切正常,可能是高空湍流或者雷達的正常背景噪點吧,我們這邊設備顯示一切ok。”
“好吧,龍昭航空4357,繼續保持航向,有情況隨時報告。”空管員似乎也並不在意。
駕駛員關閉了公共頻道,切換到編隊內部通訊:“‘天運’呼叫‘雷霆’各單位,他們好像沒太當回事。不過,還是得小心點,彆太大意。”
耳機裡傳來“雷霆30”編隊指揮官沉穩的聲音:“‘雷霆’收到,我們一直都很‘小聲’。”這句略帶雙關的話,讓緊張的頻道裡泛起一絲幾乎察覺不到的輕鬆。
那些所謂的“雜波”,正是“雷霆30”隱形戰鬥機在飛行姿態下,被民用雷達勉強捕捉到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回波信號。
數小時後,這支特殊的“貨運機隊”悄無聲息地降落在巴拉奇空軍基地。基地指揮官早已接到密令,在最偏僻的一個機庫群,為他們清空了一大片區域,設立了臨時警戒線,禁止任何非相關人員靠近。
地勤人員迅速對這些遠道而來的“大家夥”進行燃料和物資補給,機組成員及運輸機搭載的突擊隊員則抓緊時間進行最後的休整。
龍昭帝國,聯合行動指揮中心。巨大的電子沙盤上,代表己方和潛在敵對目標的圖標閃爍不定。
空軍參謀長走到莊明將軍身邊,立正報告:“報告將軍!空軍的特遣空中編隊已於五分鐘前安全降落巴拉奇基地。預計三小時後,所有技術檢查、燃料補給、人員休整將全部完成,可準時執行預定計劃!”
莊明凝視著沙盤,點了點頭,聲音不大卻極具穿透力:“很好。命令:所有參戰航空單位、‘黑鯊’號,以及各支援保障分隊,於龍昭時間淩晨350時進入一級戰備,400時,‘曙光’行動,準時開始!”
“是!”
“黑鯊”號核潛艇,指揮艙內一片幽暗,隻有各種儀表盤散發著微弱的光芒。葉鈞的目光如同鷹隼,最後一次掃過顯示屏上實時更新的近岸水文三維圖。
“李舟,最後確認目標區域環境。”葉鈞的聲音通過艦內通訊,直接傳入特種作戰整備艙。
跟李濤一起在整備艙內正在進行準備的李舟通過通訊器聽到命令後,閉著雙眼,額頭上滲著細密的汗珠。他的感知像一張無形的巨網,覆蓋了潛艇四周乃至更遠的海域。
“報告艇長,水流穩定,無突發性暗湧及大型海洋生物活動跡象。目標海岸線一百米範圍內,未感知到規律性巡邏信號或固定哨位熱源。”
“計劃登陸點水下七米,管口結構與情報吻合,直徑約三米,材質為鋼筋混凝土,覆蓋有金屬格柵,未發現有新加裝的主動探測設備或報警裝置。與之前感知結果一致!可以行動!”他的聲音有些沙啞,顯然精神力消耗極大。
“聲呐,重複確認。”葉鈞的指令簡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報告艇長,被動聲呐陣列無任何異常接觸,”聲呐官楚航的聲音帶著年輕人特有的清亮,但此刻也壓低了許多,“背景海洋自然噪音符合當前海域特征,未發現機械噪音或可疑聲紋。
“很好。”葉鈞轉向另一側的通訊麵板,“李濤隊長,‘獠牙’小隊準備情況?”
此時潛艇的中部一個艙室,此刻已被臨時改造成特戰隊員的出發整備區。除李濤外全部二十四名身著黑色潛水作戰服的“獠牙”突擊隊員,正在進行最後的裝備互檢。李濤正仔細地檢查一名隊員背上微型閉路循環呼吸器的氣密閥,他的手指關節粗大,卻異常靈活穩定。
“報告艇長,‘獠牙’突擊隊全員二十五人,裝備檢查完畢,人員狀態良好,隨時可以出發!”李濤抬起頭,作戰頭盔下的臉龐在紅色應急燈的映照下,棱角分明。
連同他和負責引導的李舟在內,二十六人。他們如同沉默的雕像,每個人的裝備都一絲不苟:單兵水下推進器、微聲突擊步槍、戰術匕首、微光夜視儀、塑膠炸藥、小型定向雷、加密水下通訊器……每一件都經過了反複調試與檢查。這次行動,沒有預演,一次就必須成功。
“時間到。”聯合行動指揮中心,巨大的倒計時顯示屏的數字最終歸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總指揮席上的莊明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