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夠讓吃得虛飽的工人們,能夠堅持的更久一些,何雨柱不得不想出了另外一個辦法。
“馬華,告訴三個食堂,明天上午炒菜鹽和油稍微多放一點!”
反正目前缺的隻是糧食,那麼何雨柱既然在主食上弄虛作假了,那麼就在油水和鹽上麵多補償一些,那麼工人們就餓得稍微慢一點。
“好的,師傅!”
看得出來,今天的事情,何雨柱非常重視,平日裡非常喜歡開玩笑的馬華,此時一臉的認真,一句輕浮的話都沒有說出來。
他並非沒有眼色,知道今天何雨柱大概率是碰到什麼難題了,隻是他聰明的沒有開口詢問。
這種工作上的事情,如果有需要他效力的地方,馬華相信何雨柱不會和他客氣。
而不告訴他,那麼就隻能說明這件事情,不適合其他人知道。
“好了,事情就是這麼個事,希望你們能夠放在心上,重視起來,起碼在三天之內,必須保證各自的崗位上不會出現問題,明白麼!”
“是,領導!”
看得何雨柱說得嚴肅,兩人立即站起來,大聲的做出回答!
送走了兩人之後,再次坐回都椅子上,何雨柱也是一臉的無奈。
他其實說得就是所謂的“雙蒸法”,原本被很多人視作解救災難的良方,可隨後事實證明,這不過是一場自欺欺人的騙局,更是一場學術上的弄虛作假。
因為這個辦法一出來的時候,按照科學來說,本身就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畢竟本質沒有變的前提下,物質體積大了,重量卻沒有變,那麼所含的熱量自然也就沒有多。
既然人們攝入的熱量不變,那麼營養自然也就沒有多。
營養沒有多的情況下,怎麼能夠起到抗住饑餓的作用?
隻不過是暫時蓬鬆的填飽了胃部的空間,讓人的身體錯以為“吃飽了”,就下意識的傳遞出停止進食的下意識念頭。
既然一切都是虛的,那麼堅持的時間就非常短。
所以這樣的做法,就造成了人們飽的快也餓得快,其實每天該攝入的熱量一點都沒有變,絕對不會因為體積的變化而改變。
何雨柱依稀記得,這個方法不知道是廣粵那邊還是水木那邊流傳出來的,最後甚至在災荒年間快速風靡了整個公共食堂。
剛開始大家還非常興奮,認為這是勞動人民的智慧,找到了解決災害年少糧的良好完美辦法。
可沒有多長時間,就被拆穿了其中的不合理,甚至長時間這樣去做,還會造成浮腫等疾病,國家這才出手全麵叫停了這樣的做法。
按說短時間這樣做並沒有什麼問題,可是何雨柱的內心裡卻非常清楚,任何一種異常的現象,都伴隨著黑暗麵的情況出現。
他還能夠守得住本心,主糧的體積大了,但是依然按照重量收錢,除了不頂餓之外,對於工人沒有多大影響。
可是如果其他人知道了這個取巧的方法,那麼何雨柱並不能保證,彆人也和他一樣,能夠如此保持初心不變,會不會改變以分量收取糧票的做法,而改成按照體積收取糧票。
那樣一來,就相當於用一半甚至四分之一的價值,套取了工人兄弟們的一整個單位的糧票。
這種黑心的做法,能夠讓某些人短時間內爆漲一筆浮財。
而且要是不直接通過行政乾預,那麼估計工人們永遠都不會發現其中的黑暗。
至於領導,那個領導的肚子缺油水?
說不定多吃幾次食堂,還能夠幫助一些領導解決三高問題呢。
這頭掠奪工人財富的野獸,何雨柱不希望從自己的手裡放出去。
雪崩落下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地。
虛假的就是虛假的,無論怎麼說都改變不了其中的實質。
三兩天應急還可以,可是要長期這樣做,何雨柱是絕對不會允許的。
更何況要是從他手裡把這個方法給流傳出去,等到惹出亂子來,彆人才不會考慮他最初做的正義不正義,隻會認為,事情全都是他惹出來的。
欺騙工人兄弟的名頭,何雨柱自認也戴不起。
所以他不僅要囑咐好兩人,甚至這兩天都會在現場監督,絕對不會把影響力局限在最小的範圍。
幸好三個食堂的白案工作全都放在一食堂,否則何雨柱還真是分身乏術。
相比於主食上用了雙蒸法,反而炒菜多油多鹽的事情,並不算什麼。
這年頭普通人的家裡都緊張,食堂的飯菜油多鹽多,工人兄弟們不僅不會埋怨,反而會非常高興。
因為多鹽多油的吃了之後,除了需要多喝水解決口渴的問題之外,反而能夠更加抗饑餓,給家裡省一些糧食。
打定主意之後,第二天食堂裡開始做主食的時候,何雨柱就端著一缸茶水,悶不吭聲的坐在後廚。
為了不讓彆人覺察自己的異常,顯得太過刻意,何雨柱還專門加大了指點的力度,甚至臨時提高了對於眾人的廚藝要求,讓所有人都有種自顧不暇的忙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各組的炊事員,都緊張的忙碌著自己手頭的工作,一時間哪裡還有空閒去操心彆人的事情。
不管兩個當事人有沒有猜出何雨柱的做法,但是當米飯和饅頭出籠的時候,其他組的炊事員,甚至都忙得沒有發現白案組的異常。
“咦,今天的饅頭怎麼大了很多?”
“哦,發酵的時間稍微長了點,就顯得蓬鬆了,沒有什麼問題!”
“是嗎?”
“今天的米飯怎麼看上去有些不一樣?”
“有什麼不一樣?趕緊準備打你的飯,哪那麼多的事情?”
站在窗口打飯的同事們,即便心裡有些疑惑,也在白案組職工的插科打諢當中,糊弄了過去。
畢竟,誰都想不到,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如此弄虛作假的存在。
實在是這種事情如果不說穿的話,光是用眼睛看上去,總歸顯得有些奇異。
“同誌,來一份米飯!”
“好的,兩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