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諸葛亮不怕荀彧護送劉協來荊蜀之地。
相反,他還十分歡迎。
因為這對皇叔是件好事,對皇帝是件好事,對大漢是件好事,對他荀彧,亦是件好事。
但,荀彧會這麼做嗎?
或許,他想都不會想。
因為,深諳人心詭譎、慣見權術偽裝,又久與梟雄為伍的荀文若,又怎會輕易相信劉皇叔之為人?
諸葛亮長歎了一口氣。
他覺得,荀彧選擇另一條路的可能更大。
可那條路荊棘遍布,風險叢生。
他和當今皇帝,又將會麵對何種結局?
念及此,諸葛亮眉宇間升起一絲憂慮。
……
荊州,江陵。
劉備終得與魯肅再度相見。
魯肅此行前來,本為打聽曹操是否真的薨逝於西平之地。
但當他到達荊州的時候,一切也不用向劉備打聽了。
因為這時許都已經傳出確切消息。
曹操確實已經死於西平之地,二公子曹丕已成曹氏新主。
曹操之死,對於曹氏集團來說,是無比沉重的打擊。
若非真死,絕不會貿然放出這等消息,而使國家徒陷崩亂之危。
得到了這個消息,魯肅欣喜之餘,倒有點不好意思見劉備了。
但既已來此,又哪有不見之理?
所幸,劉備未若前番那般,將其斥於千裡之外,反倒殷勤款待。
隻因劉備念諸葛亮所言:
有朝一日,魯子敬或為皇叔麾下之臣。
這使得劉備對魯肅格外親近了些。
魯肅再謁劉備,麵有慚色,躬身拜道:“皇叔神威,竟逼曹操殞於西平沙磧,實出魯肅意料之外,恭賀皇叔!”
但劉備雖敬魯肅,亦恨孫權此番莫名撤兵,導致關羽未能得下宛城,言辭間自然有些嚴肅。
“昔我與曹操鏖戰益州之時,吾軍師正取涼州,牽製夏侯淵十餘萬之眾;趙雲、龐德攻長安,牽製長安數十萬兵馬;雲長、元直伐宛城,牽製宛洛之兵十餘萬。敢問子敬先生,吳侯何以不攻合淝?”
“這……”
魯肅雖深諳外交之術,然麵對此問,竟一時語塞。
隻因主公此敗太過奇葩。
讓人無從解釋。
其非無備,唯覺無論何種巧辯,皆愈顯江東卑怯懦弱,拖了友盟後腿。
思忖再三,終覺坦陳為上。
“乃我主被蔣濟所欺,言曹操暗渡至合淝,布雄兵誘我深入。”
劉備滿心不解:“曹操正於益州與我大戰,其精銳也多布於雍涼川蜀之地,怎會暗渡合淝啊?”
“哎呀……”
魯肅實在難以啟齒,但還是解釋道:“吾主前番欲擒曹操,奈為張遼所反製,今自當慎之。”
劉備亦反問道:“張遼乃在宛城對弈雲長,雖有孫輔,蔣濟亦非名將,合淝城池兵馬不過數千,吳主麾下名將無數,舉十萬大軍北伐,又有何可慎也?”
魯肅實不願再膺此出使之任。
劉備的每一反問,皆如利刃刺其肺腑,讓他無從反駁。
的確,曹操入蜀,張遼不在,此是千載難逢合淝空虛之時,隻要進攻,孫輔蔣濟斷無抵抗之理。
合淝必被江東納入版圖。
可偏偏,孫權就這麼撤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