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龐統之言,一陳劉備之誌,二陳士燮之望,三求兩家之和。
對士燮來說,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條件。
然而,士燮還有所疑惑:“玄德公不圖老朽這交趾之地?”
龐統坦言道:“交南之地,士公深耕久矣,其間風土人情、民生諸事,無人比士公更為熟稔,治理之能亦無人可出其右。吾主所誌者,不過蒼梧、鬱林二郡而已。至於其餘諸郡,還望仰仗士公殫精竭慮,悉心治理,保境安民,使百姓樂業,萬邦鹹寧。”
聽聞龐統之言,士燮是又驚又喜。
交趾一郡,僻處中原之遠,然實乃士氏根基所在。
觀皇叔之意,似無覬覦動搖士家根本之心。
對士燮來說,既能得皇叔之庇佑,又能繼得交州之主掌,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結果麼?
然而,人家給出了態度,作為依附者,自己亦要拿出誠意。
這一點,士燮還是明白的。
“皇叔仁德,老朽感激不儘,願舉交州依附皇叔。交州之賦稅錢糧,必按時供給,以助皇叔匡扶漢室之大業。”
到現在,談判無比順利,兩家終於攜手走向合作共贏,互惠互利的契合點。
士燮撫白髯繼續道:“鬱林一郡,原無太守之設,吾門下弟子與故交有於彼處任職者。鳳雛先生既膺鬱林太守之命,可持吾書以往,鬱林上下,必當傾儘全力,唯先生馬首是瞻。”
龐統拱手一拜:“多謝士公相助。”
士燮慚愧一笑,亦一拱手道:“哎,鬱林為交趾北戶,彼時老朽還需仰賴鳳雛先生庇護,方得無憂矣。”
龐統坦言道:“吾亦不會長久駐鬱林之地,太守之位,自當擇賢而授。然士公勿憂,無論何人膺此重任,必當殫精竭慮,保交趾之安謐,不負所托。”
士燮撫髯頷首,麵顯為難之色:“隻是這蒼梧嘛……”
“士公有何為難?”
士燮笑了笑:“這蒼梧乃賴恭吳巨所占,老朽雖空負督七郡之名,然蒼梧之地,插手不得半分。不過久聞那蒼梧太守吳巨也好,那交州刺史賴恭也罷,皆是劉皇叔好友。得此郡非易如反掌乎?”
事實上,蒼梧之事,龐統也壓根沒打算士燮插手。
若其能襄助鬱林郡,且使其餘諸郡為皇叔輸納貢賦,龐統的目的基本就達到了。
對付賴恭和吳巨,龐統自有其辦法。
“無妨無妨,隻要士公不阻即可。”
“那是自然。”
兩人意見越來越一致。
至此時,士燮所擔憂之事,已經不是劉備有無並吞交州之意,而是劉備有無庇佑交州之心了。
他怕自己的誠意不夠,於是又提出了一個“請求”。
“老朽長子士廞素來向往中原聖地,老朽想借此良機讓皇叔通融通融,為其在荊州謀個差事。讓其親炙中原風華,也好長長見識。”
聽起來好像是為自己兒子前途謀事,便向皇叔走個後門。
但明白人都知道。
這是主動將長子送到荊州為人質。
以安劉皇叔之心。
這也是士燮進一步表達自己誠心歸附之心。
龐統明白,此事若拒絕,反倒讓對方不安。
接納並且真誠善待,才是聰明穩妥的做法。
龐統神色一凜,恭敬拱手:“士公既有此請,某定當仗此利口,力勸皇叔,為公子謀一佳職,以不負士公所托。”
此時此刻,士燮深深的皺紋中都寫滿了笑意:“久慕先生雄才大略,還望多在龍編住些時日。老朽如先生能屈尊襄助治理交州,必能事半功倍,造福一方百姓。”
將龐統於龍編一些時日,並邀參與政事,乃將交州諸政情況婉轉交奉於龐統,借此示其毫無保留之心。
這些,龐統自然門清,當即欣然允諾,表示願效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