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勸道:“哎呀,子敬呐,事已至此,何必再拘泥於浮表?
我等心知吳侯必懷堅定信念,乃為明哲保身,於其間稍作權衡,亦無不可。”
劉備雖然也不太明白軍師想乾啥,但對諸葛亮所言之事,自深信不疑。
故而也勸道:“誠哉斯言。昔日我迫於無奈,也曾屈從於曹操,於屋前躬耕種菜,以此韜光養晦,蒙蔽曹操耳目。然吾心中之誌,如磐石般堅定不移,終覓得良機,得以擺脫曹操羈縛,方有今日所為。”
“這……”
魯肅心中最為擔憂之事,便是一旦屈從於曹操,孫劉聯盟俱不複在也。
而如今,荊州最有話語權的兩個人已經把話撂這了。
你暫且委身於曹操之處,我深知你的苦衷,亦信任你的為人。
我斷不會因為此事,損及孫劉聯盟之誼。
這種格局,這種心胸,很難不讓魯肅感動。
現在這種情況,想救出主公,這或許是唯一的辦法了。
魯肅沉吟許久,朝二人拱手一拜:“且容吾歸返江東,妥善安排此事。皇叔、軍師儘可寬心,有吾魯肅在此,孫劉聯盟決然無破盟之虞!”
劉備亦說道:“江東若有需我等助力之處,但說無妨。既已締結同盟,無袖手旁觀之理!”
“多謝,多謝!”
魯肅遂攜徐盛拜彆而去。
劉備神色旋即凝重,孫權深陷困境,此事實乃關係重大。
倘若前世便有此變故,阿鬥定當告知於我。可如今此事猝然降臨,實難預料將會引發何等變故。
遂問諸葛亮:“軍師,此當如何?”
諸葛亮搖著羽扇道:“魯肅非等閒之輩,他亦心知我即便不說此計,曹操亦恐放歸孫權,便借我口,彰其主我盟之好,以不至其主棄盟向曹也!”
劉備心中一動,方知這番對話竟有這般深意。
不禁慨然點頭:“魯子敬之才,真當世之俊彥也!”
諸葛亮麵帶淺笑,問道:“主公,可喜愛此人?”
“甚為喜愛!”
劉備直言,可想了想,又道:“隻以我所見,此乃忠義之士,斷無轉投他主之理。”
諸葛亮輕輕搖了一下頭:“主公所言極是,然天下局勢波譎雲詭,縱其心向忠義於孫氏,亦或因局勢所迫,難免生出變數!”
“哦?”
聽諸葛亮如此言,劉備不免心動,驚喜道:“我可有得魯子敬之機?”
諸葛亮笑了笑:“當下暫難招致麾下,然主公若能沉得住氣,靜候數載,子敬屆時自會來投效主公!”
“妙哉!實乃大善之事!”
麵對劉備的欣喜,諸葛亮搖扇含笑,就這麼看著劉備。
絲毫未有任何羨妒之意。
他深知,主公心懷匡濟天下之宏誌,自當廣納賢才以資臂助。
亦深知,縱有眾多俊彥紛至遝來,於主公心中,自己之地位亦無可替代。
“哎呀,軍師,咱們當下該如何?”
“我料元直必然獻計,佯追曹操沿江而下,實則過江奪取樊城,如不出我所料,樊城今已被雲長所下!咱們可去慶功了!”
劉備感慨,又朝諸葛亮一拜:“自我得軍師之後,如魚得水,諸事順遂,方知興複漢室有望也!”
諸葛亮嗬嗬一笑:“我歸主公,亦如良禽棲於佳木,方展平生所學。”
二人撫掌而笑,遂去往襄陽!
果然,曹操遂軍沿江而下之際,徐庶心知強追未必能有勝果,遂建議關羽揮師主力過江,直取樊城。
如今曹軍既去,樊城守將亦難抵抗,遂棄城逃亡宛城。
關羽大軍過江之後沒費多少力氣,就奪得了樊城。
至此,襄樊水戰徹底結束。
劉備軍大勝曹操,複奪樊城。
而後,魏延歸來,劉巴歸來,再然後,關平與丁奉完成任務歸來。
張飛與龐統率援儘至,隻趕上了最後奪取樊城一役。
但張飛仍然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