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眾臣自知曹操乃欲得吳國太至許都,以做挾製。
然而,吳國太給出的態度相當堅決。
“吾不過一介女流,未能為江東大業立寸許功勞,若以一死,換得吾兒歸吳,乃死得其所也!
待吾兒歸吳之日,也是我扯三尺白綾去尋文台之時。斷不會給曹賊半分挾製江東之機!”
眾臣聞言皆肅然起敬,感佩不已!
實則,無論周瑜、魯肅,亦或虞翻,此刻所思所想如出一轍。
吳國太之性命,相較主公之安危,實難相提並論。
若能用吳國太換回主公,於江東而言,不失為一樁劃算之舉。
唯憂慮曹操狡黠,真以國太為人質,要挾江東。
然國太既已出此豪言,我等自可依計行事,無需多慮。
那麼,吳國太若真損於許都,主公會不會痛心大罵。
那是肯定的!
主公為彰顯孝義,肯定哭之欲絕且大罵群臣。
不過,這畢竟可以說是國太自願之舉,攔也攔不住。
再說了,罵也就罵了,什麼也沒有人回來重要。
皇命不可違,於是,眾臣商議便送國太入許都。
無論花費多麼大的代價,都要把吳主換回江東。
……
另一邊,涼州之地!
趙雲率部於西縣城外大戰馬玩部,率二十騎斬敵數百。
至餘部所剩無幾,趙雲渾身是血,忽然城門大開,薑敘率城中軍民殺將出來,擊退馬玩部,得救趙雲殘部入城。
趙雲暫附薑敘部。
趙雲自認得薑敘,進城之後,抱拳相謝:“多謝義士相救!趙雲感激不儘!”
薑敘驚愕:“將軍不是河北趙龍?”
趙雲知若無薑敘相救,自己或有可能會死在這千軍萬馬中,亦對其感激不儘。
又想到軍師前番叮囑,便將事實托盤而出。
“某化名趙龍乃為掩人耳目,某真實身份乃皇叔帳下上庸太守趙雲趙子龍也!”
“趙雲,趙子龍……”
“然!”
薑敘與楊阜麵麵相覷,忽然間,楊阜好像想到了什麼?
“前番聞知,劉皇叔與曹丞相於南陽鏖戰之際,有一虎將單騎闖入曹營,連斬曹將七十有餘,屠戮曹軍士卒千數,一箭射落曹軍大旗,更奪得曹丞相佩劍。且救得蔡夫人並劉琮公子,安然歸返荊州,此人正是趙雲趙子龍。敢問將軍,可是閣下否?”
趙雲念及孤身陷陣、生死懸於一線之局,猶感後怕。
現在聽人提起,亦心有餘悸。
“斬多少軍卒,殺多少將我未曾記住,但猶比今日多許多也。而救蔡夫人並劉琮之事,卻是為真!”
當時趙雲趁夜奔襲,殺了不少睡夢中恍然警醒,措手不及的莽卒。
今日卻為兩軍對壘,斬獲自不比當初。
二人既驚愕,又敬佩不已。
“那奪劍落旗之事?”
“此皆微末小事,不足稱道也!”
二人瞠目結舌!
奪旗陷陣,還將敵帥配劍奪來,這麼說都是驚世駭俗之舉,但在趙雲看來,竟似不值一提之小事。
“此便為曹操青釭劍!”
趙雲卸下佩劍,給二人欣賞。
二人隻悚然動容,訝然不已。
然於城頭親見數萬大軍對趙雲無可奈何,心中甚敬其神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