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太一句問話,在場眾人皆麵麵相覷。
為何?
新野誘敵之前,江東那邊已經發來了喪帖。
言及江北得傳言,國太已命喪許都,江東上下為國太舉行葬禮。
劉備當時得到消息時也頗為震驚,過後想想,似乎明白了其中的因果緣由。
不免讚歎國太乃勇烈之婦,為了讓江東不被曹操掣肘,選擇自戕以明誌斷禍,激勵孫劉聯盟抗曹的決心。
然而,在諸葛亮看來,主公想的卻未必正確。
國太或未自戕,乃被軟囚於許都。
然而,這話咱又不能和江東明說。
因為一旦猜錯,那江東沒準會把責任推到咱們身上。
況且,國太之死,乃利於孫劉聯盟。
你說國太薨逝,我便派糜竺和孫乾帶上厚禮,以參加吳國太葬禮。
然而,擒夏侯惇之事依舊提上日程。
在諸葛亮看來,若國太未死,以夏侯惇換取國太歸荊乃大利之事。
國太若死,以夏侯惇換歸國太屍身,獻與東吳,又成盟友之義。
裡外咱們都不吃虧。
而以太史慈的角度,既與你孫權鬨掰,我不承認國太已死,要換回國太也在情理之中。
於是才有了二擒夏侯惇,換歸國太之事。
今吳國太問起葬禮之事,劉備亦不知該如何言說,麵做為難之狀。
吳國太便兀自猜來:“莫非是那……孔文舉??”
劉備歎氣道:“文舉先生在國太入許都之時,確已自縊而亡,然此葬禮卻非為孔文舉而設。”
“孔文舉竟然自縊,甚為可惜……”
吳國太有些急了:“那到底為何人而設。”
見無法搪塞,諸葛亮深深的歎了一口氣,隻好直言:“乃為國太而設也。”
“啊???”
吳國太聞聽此言,驚訝得嘴巴可塞半隻烤雞。
困惑之際,看向太史慈,見太史慈暗暗運氣,麵露苦怒之色。
看向張氏和大喬,二女皆微微側頭,搖頭歎息。
又看向孫紹,小孩兒眨著水汪汪的大眼睛看著她,說道:“孫兒也不懂,太母尚在人世,叔父為何要辦葬禮?!”
“假的!”
吳國太忽然很篤定的搖搖頭:“絕對是假的!”
她又看向劉備:“劉皇叔,那權兒非不孝之人,哪有人未亡而舉葬禮之事乎。”
“這……”
劉備想了想,竟為孫權解釋道:“或是曹操散播假訊,故意放出國太之死的消息,誘吳主做出不當之舉。”
“哦?”
吳國太陷入沉思。
按說,她當時入許都,就是以自己的這條命換歸孫權。
孫權既歸,她當自裁,以防曹操拿她為要挾。
然而,曹操袒露心扉,以真心聯盟江東為由,阻她自裁,就是為了繼續拿她挾製江東。
如此說來。
就算她真自裁了,曹操也應該儘可能封鎖消息,以維持對江東的威懾與操控。
絕無可能在其未死之時,放出其死的假消息。
那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除非……
“哦……”